5月20日,看似普通的夜晚,半导体行业传来两条消息。兆易创新发布公告,宣布拟发行境外上市外资股(以下简称H股)股票并在香港联合交易所有限公司主板挂牌上市。
同一时间,紫光股份在2024年度股东大会上,顺利通过了发行H股并于香港联合交易所有限公司主板上市方案的议案。
两大巨头的动作,只不过是A股半导体企业,奔赴香港上市的缩影。据统计,今年前三个月超30家A股企业披露拟港股IPO,其中半导体企业是主力军之一。
赴港上市的热潮并非今年开始的。
自2024年年底,A股企业已经拉响了上市潮的序曲。目前,除了前文提到的紫光股份、兆易创新,诸如龙旗科技、天岳先进、江波龙、广和通、杰华特、纳芯微等半导体企业都纷纷官宣了不同进度的港股上市进程。
细看这些计划踏上A+H 股上市之路的半导体企业,大多为细分赛道龙头。
紫光股份在网络、安全、计算存储、云计算等前沿领域持续投入研发,旗下新华三推出的多款产品,如全球首款400G 平台的数据中心核心交换机 S12500X-CF,展现出强大的技术实力。
兆易创新专注于半导体设计领域,目前是全球市场份额第二的NOR Flash厂商,也是中国排名第一的32位Arm通用型MCU供应商。
天岳先进的主营业务是碳化硅(SiC)衬底材料研发,2024年,天岳先进在全球导电型碳化硅衬底材料市场中稳居全球前三,2023年甚至高居第二。
龙旗科技是智能产品ODM厂商,在智能手机ODM/IDH领域全球出货量排名第一,平板电脑ODM出货量行业第三。主要客户包括小米、三星、联想、荣耀、OPPO、vivo等。去年3月龙旗科技在沪市主板上市,目前在A股港股上市仅仅一年。
峰岹科技主要从事BLDC电机驱动控制芯片的设计与研发,是国内首家专注于BLDC电机驱动控制芯片设计的芯片厂商;也是全球首家实现基于FOC算法硬件化的电机主控专用芯片大规模量产的芯片。
这些细分龙头,在港股乃至海外资本市场都具备较强的稀缺性。而这些企业集体赴港上市的背后,是半导体产业技术变革的加快,尤其是AI、5G、智能汽车等领域的爆发式增长。
如果我们仔细研究一下这些企业的资产负债表,就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目前已经披露赴港计划的半导体企业,货币资金大多都相当充裕,基本都在10亿元以上。
兆易创新手里资金储备很充足。依据兆易创新2024年财报显示,公司货币资金为91.28亿元,同时手中的借款不到10亿。江波龙则在赴港上市规划公布的当天,还同步表示,筹划16个月之久的可转债发行工作终止。
这些看起来并不“缺钱”的企业,为什么对港股市场如此执着?背后是,半导体行业高投入、长周期的特性,与当下产业发展新需求激烈碰撞的结果。
AI产业的爆发,是半导体企业争相走入港股的催化点。
2025年年初,DeepSeek大模型的算力需求引爆市场后,可以被称为算力“卖铲人”的紫光股份不久后就宣布了拟港股上市计划。
在此之前,这家信息与通信技术巨头已在A股沉浮了26年。据国际数据公司IDC最新数据显示,2024年第一季度,在中国以太网交换机、企业网交换机、园区交换机市场,紫光股份分别以34.8%、36.5%、41.6%的市场份额排名第一。
市占率领先优势下,公司有充分的实力享受产业技术变迁红利。紫光股份51.2T800GCPO硅光数据中心交换机、G7系列模块化异构算力服务器、液冷服务器、AIGC灵犀一体机等产品陆续发布,可满足大模型训练等多种智算需求,随着国产算力建设加快,公司由AIinALL到AIforALL赋能百业。但国内市场趋于饱和,紫光股份急需拓展海外市场。
和紫光股份遇到同样难题的还有江波龙。
眼下,存储市场正面临着AI需求持续高涨以及消费终端市场萎靡带来的产品需求分化,以模组等中下游环节为主的国内存储商们面临较大压力,海外业务成为江波龙业绩增长的重要引擎。
此前,江波龙收购SMART Brazil、力成苏州两家公司的股权。收购时,两家标的公司都是亏损的状态。由于可转债发行受阻,江波龙仍然用超募资金、自有/自筹资金收购了这两家公司。
在与投资者的交流过程中,江波龙高管表示,Zilia的收购是公司加大海外市场开拓的具体举措, 与Zilia的本地服务能力形成有机组合,能够为公司国际业务的中长期发展起到基础性作用。
海外销售往往是赴港上市企业的一大原因。
港股市场汇聚着全球资本,投资者类型丰富多样,国际机构、主权基金、对冲基金以及个人投资者在此活跃。多元的投资者结构,不仅能为半导体企业带来广阔的估值空间,更能提供长期稳定的资金支持。
峰岹科技表示,该公司赴港上市是在全球化经济背景下,为进一步提升公司的全球品牌知名度及竞争力,巩固行业地位,同时更好地利用国际资本市场,优化资本结构和股东组成,多元化融资渠道,助力公司可持续发展及管理。
兆易创新在第五届董事会第三次会议决议公告中透露,该公司此次发行H股股票所得的募集资金在扣除发行费用后,将用于增强公司研发能力并持续迭代产品和技术创新、战略及产业等相关投资与并购、全球营销与业务网络建设及其他事项。
不止兆易创新,纳芯微也在赴港募资目的中提到了海外销售。该公司计划将募集资金主要用于提升底层技术能力及工艺平台;丰富产品组合,重点扩大汽车电子应用中的产品;扩展海外销售网络及于海外市场推广产品;战略投资及收购;营运资金及一般企业用途。
经过梳理,半导体产业纵横发现,多数半导体企业已经出海,并且境外收入占据公司总收入较大比例。比如,紫光股份正在积极拓展海外市场。截至2024年10月末,紫光股份海外子公司已发展到19个,覆盖181个国家和地区,陆续在日本、东亚、东南亚落地全光网智慧校园、ICT基础硬件设施。
2021年-2023年,期海外营收从16.78亿元攀升至22.02亿元。2024年前三季度,公司海外业务营收增速达16.34%,远超国内业务的4%。
作为千亿“紫光系”核心资产,紫光股份也在赴港上市公告中直言,意在深化全球化战略布局,加快海外业务发展,增强公司在境外融资能力,进一步提升国际品牌形象。
龙旗科技2024年境内销售收入306.93亿元,同比增长33.13%,毛利率8.3%,同比减少1.5个百分点。同期,龙旗科技境外销售收入147.09亿元,同比大幅增长288.42%,占当期营业收入的比例约为31.7%。
对于着急赴港上市,龙旗科技的答案是,为进一步提高公司的资本实力和综合竞争力,提升公司国际化品牌形象,满足公司国际业务发展需要,深入推进公司全球化战略。
目前,龙旗科技在不断推进国内和海外制造能力的发展和创新。目前国内设有惠州、南昌两大基地;国外在越南和印度布局生产基地。公司将不断优化完善全球产能布局,逐步覆盖亚、欧、美的全球制造和供应链网络。龙旗科技称,到2025年年底,公司的全球交付能力会形成一定规模。
“A+H”上市热度陡升,既有企业自身的业务拓展、融资诉求,也有着政策支撑。
此前,中国证监会发布五项资本市场对港合作措施,其中就包括支持内地行业龙头企业赴香港上市。
并且,为了吸引硬科技企业,港交所正通过制度创新降低上市壁垒。例如,2024年8月23日,香港证监会联合香港联交所宣布下调特专科技公司上市时的最低市值。2024年10月,港交所和香港证监会也为超100亿元市值的A股公司开辟快速通道,符合资格的A股上市公司可以享受“一轮问询+30天审批”的极速通道。
近期,随着港股市场新股上市热度不断攀升,香港交易所也在酝酿多项上市机制改革,增加对全球发行人及投资者的吸引力。
安永大中华区上市服务主管合伙人何兆烽认为,在新全球化背景下,A股企业赴港上市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A+H”两地上市,为企业进一步扩大了投资者基础和筹资渠道,提升国际投行和投资机构的研究覆盖。
“企业利用香港资本平台,可以更便利地进行跨境资金的筹集和运用,以满足企业在海外市场的业务拓展、投资并购需求,实现海外融资海外用,并为更好地开拓国际市场奠定关键作用。”何兆烽说道。
此内容为平台原创,著作权归平台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如需转载请联系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