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前三季度,集成电路制造业“成绩单”亮眼

来源:半导体产业纵横发布时间:2025-10-22 18:04
集成电路
市场数据
生成海报
截至今年上半年,上海已经集聚超过了1200家集成电路企业。

上海刚刚交出了一份亮眼的经济“成绩单”。10月22日,上海发布前三季度经济数据,不仅5.5%的GDP增速高于全国水平,多项指标的回升,也超出了市场预期。

三季度的数据密集回升,很多来自上海早先提前布局的发力。

最典型的表现就是新动能持续增强。上海市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上海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0721.17亿元,同比增长5.5%。

值得关注的是,今年前三季度,上海三大先导产业制造业产值同比增长8.5%,增速快于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8个百分点。其中,人工智能制造业增长12.8%,集成电路制造业增长11.3%,生物医药制造业增长3.6%。

上述公布数据还显示,今年前三季度,上海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制造业总产值同比增长7.3%。其中,新能源产业增长19.6%,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增长10.9%,高端装备产业增长10.3%。

2020年,上海市“十四五”规划建议中明确提出了“三大先导产业”的概念,即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产业。2024年,上海又启动了三大先导产业母基金,实现了当年筹建、当年设立、当年投决的高效运作模式。

如今,三大先导产业制造业已经成为引领上海工业发展的重要动力。以集成电路产业为例,截至今年上半年,上海已经集聚超过了1200家集成电路企业,以及全国约40%的专业人才。

而这一成绩并非一蹴而就的。从2000年以来,上海都在持续发布促进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专项政策,且涵盖了方方面面的痛点、难点、堵点。除了设立集成电路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来提供初期发展条件,在研发方面,上海也鼓励企业承担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市级科技重大专项,同时还在人才培养方面,通过加强高校人才培养,建设集成电路一级学科,建立了长远的人才机制。

从具体区域来看,浦东是上海的工业重镇、科技重镇,是发展三大先导产业的主阵地,是上海国际科创中心建设的主战场。

“十四五”期间,浦东持续强化高端产业引领功能,聚焦三大先导产业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2024年浦东三大先导产业规模8323亿元,占全市46%,近三年年均复合增长11.7%。

集成电路推动“全链布局”,2024年产业规模达到2947亿元、浦东约占全市75%、约占全国20%,全面提升高端芯片设计、特色工艺、封装测试、核心设备和关键零部件材料等全产业链竞争力,全力建设上海集成电路设计产业园等重点产业园区,大力发展RISC-V、EDA、硅光等细分赛道,累计集聚集成电路企业800多家、产业人才近20万。

在这其中,上海张江科学城是国内集成电路产业链最完整、综合技术水平最高、产业生态链最好的区域之一,集聚了800余家设计、制造、封测、装备材料等企业,2024年经营总收入2237.26亿元。在全球芯片设计10强中,便有7家在张江设立区域总部、研发中心;在全球晶圆代工前5的企业中,有2家总部设在张江。

上海作为全球第三代、第四代宽禁带半导体产业高地,围绕SiC(碳化硅)、GaN(氮化镓)等领域,形成了从衬底材料、器件设计到工艺制造、模组应用的产业链集聚发展格局。今年5月12日,上海市超宽禁带半导体未来产业集聚区在临港新片区宣告启动建设,并发布十条支持宽禁带与超宽禁带半导体产业发展的政策,为行业发展提供全方位支持。

日前,上海印发《关于加快推动前沿技术创新与未来产业培育的若干措施》(简称《若干措施》),以系统性、前瞻性的政策设计,为未来十年创新布局定下基调。上海明确,力争到2027年,突破一批前沿颠覆性技术,体系化布局建设一批未来产业集聚区,培育20家左右未来产业生态主导型企业。到2030年,培育壮大一批未来产业,推动形成若干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具有世界影响力的未来产业引领地。

本文转自媒体报道或网络平台,系作者个人立场或观点。我方转载仅为分享,不代表我方赞成或认同。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联系客服,我们作为中立的平台服务者将及时更正、删除或依法处理。

评论
暂无用户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