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规模最大的模拟芯片制造商德州仪器(TI)披露了季度业绩及未来展望。这家在行业内具有"风向标"意义的企业,不仅第三季度业绩呈现喜忧参半的态势,其对第四季度的疲软预测更直接加剧了市场对半导体行业复苏乏力的担忧,在复杂的全球经济与贸易环境下,行业未来走向愈发扑朔迷离。
当地时间周二,德州仪器正式公布2024年第三季度财务数据。财报显示,公司该季度实现利润13.6亿美元,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每股收益为1.48美元,略低于FactSet统计的分析师普遍预期的1.49美元。不过,营收方面却交出了超出预期的成绩单——第三季度总营收同比增长14%,达到47.4亿美元,高于分析师预测的46.5亿美元。从业务板块来看,核心的模拟部门表现最为亮眼,收入同比增长16%至37.3亿美元,成为拉动总营收增长的主要动力;嵌入式处理部门收入同比增长9%,达到7.09亿美元;其他业务板块收入也实现11%的同比增长,录得3.04亿美元。尽管营收层面实现突破,但每股收益的小幅不及预期,已为市场情绪埋下伏笔。
真正引发市场震动的,是德州仪器对第四季度的业绩展望。公司在声明中明确表示,第四季度营收预计将介于42.2亿美元至45.8亿美元之间,而此前分析师的平均预期为45亿美元;同期每股利润约为1.26美元,远低于市场此前1.39美元的预期值。这一低于市场预期的业绩指引,直接传递出需求端承压的强烈信号。业内普遍认为,在全球贸易紧张局势持续加剧、宏观经济动荡不安的背景下,终端客户正纷纷放缓订单节奏,这无疑给本就处于复苏进程中的半导体行业蒙上了一层阴影。事实上,经历了长达两年的行业低迷后,德州仪器的市场需求自去年起逐渐呈现反弹迹象,但此次第四季度的疲软预测,让这份复苏的可持续性变得不再确定。
业绩展望公布后,市场反应立竿见影。德州仪器股价在盘后交易中直线下跌,跌幅超过8%。回顾今年以来的表现,该股已累计下跌约3%,显著落后于整体半导体市场的涨势。值得注意的是,这并非该公司今年首次因业绩问题引发股价剧烈波动。三个月前,这家总部位于达拉斯的芯片巨头曾发布不及预期的业绩预测,直接导致其股价遭遇17年来最大单日跌幅,足见市场对其业绩表现的高度敏感。投资者的谨慎态度,一方面源于公司业绩展望的疲软,另一方面则是对额外征税政策及贸易谈判进展的持续担忧,这些不确定因素都在不断考验着市场信心。
在与分析师的电话会议中,德州仪器首席执行官哈维夫·伊兰(Haviv Ilan)对当前行业形势作出了客观判断:"整体半导体市场正在持续复苏,但复苏速度明显低于以往的回升周期,这很可能与更广泛的宏观经济动态和整体不确定性密切相关。"他特别指出,受各国政府正在考虑的关税及其他相关政策影响,工业客户的投资决策变得尤为谨慎,不少企业对其工厂扩张计划采取了"观望"态度,这直接影响了相关芯片产品的市场需求。
中国市场作为德州仪器的重要营收来源(约占公司总销售额的20%),其表现一直备受关注。今年早些时候,该公司曾表示,部分中国客户为防范关税可能导致的成本上升,存在提前增加库存的情况,这在一定程度上扭曲了短期市场需求。不过,伊兰在此次电话会议中透露,第三季度中国市场已恢复正常状态,此前出现的"提前需求"现象已不复存在。与此同时,德州仪器在中国市场正面临着来自本土企业日益激烈的竞争,这也给其在该区域的业务增长带来了新的挑战。
面对全球贸易壁垒日益加剧的复杂环境,德州仪器正通过加大新产能投入的方式增强自身经营韧性,以应对潜在的供应链风险并提供更多市场选择。目前,该公司在全球拥有多家生产基地,其中在美国境外设有四家工厂,中国境内也有一处生产设施;同时,公司还在达拉斯地区及犹他州总部附近推进新工厂的建设工程。不过,大规模的产能扩张也带来了一定的短期压力。德州仪器首席财务官拉斐尔·利扎迪(Rafael Lizardi)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工厂和设备方面的大额支出已经对公司的现金流和盈利能力造成了一定影响,今年相关支出预计将达到约50亿美元。不过,公司计划明年将这一支出规模缩减至20亿至30亿美元,具体调整将根据市场需求变化灵活调整,目前尚未最终确定。利扎迪同时承诺,一旦本轮产能扩建完成,公司将重新把重点放在股东回报上,以回馈投资者的长期支持。
值得关注的是,为应对市场需求的潜在变化,德州仪器当前已将库存调整至最佳水平,并开始主动放缓工厂的生产速度,以避免产生过多库存积压。公司高管坦言,这一举措在短期内可能会对盈利能力造成一定拖累,但从长远来看,有助于公司更好地应对市场波动,保持稳健的经营状态。
综合来看,德州仪器第三季度业绩喜忧参半,第四季度的疲软展望则直接反映出全球半导体行业复苏进程中的阻力与挑战。贸易紧张局势、宏观经济动荡、区域市场竞争加剧等多重因素交织,使得行业复苏之路充满不确定性。作为行业的"风向标",德州仪器的战略调整与业绩表现,不仅将影响其自身的市场地位,更将为全球半导体行业的发展趋势提供重要参考。未来,随着产能扩张计划的逐步推进、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以及贸易政策的调整,半导体行业能否突破当前的复苏瓶颈,仍有待时间的检验。
本文转自媒体报道或网络平台,系作者个人立场或观点。我方转载仅为分享,不代表我方赞成或认同。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联系客服,我们作为中立的平台服务者将及时更正、删除或依法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