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环球晶发布2025年第三季度财报,合并营收144.93亿元,季减9.46%、年减8.67%,为近19季低,营业利益12.29亿元,季减达49.56%、年减达61.57%,为近8年半低。 不过,归属母公司税后净利19.69亿元,季增17.09%、年减33.34%,每股盈余4.12元,为近1年高。
2025年前三季度环球晶累计合并营收460.95亿元、年减0.4%,营业利益62.57亿元、年减达40.6%,分为近4年、近8年同期低。 加上业外收益骤减近68%,归属母公司税后净利51.07亿元、年减达45.48%,每股盈余10.68元,亦为近8年同期低。
环球晶表示,第三季度营收降至近19季低,主要是因为部分客户为降低市场不确定性风险,提前于第二季出货而使基期偏高。且今年以来汇率波动剧烈,上半年新台币兑美元汇率明显升值,8月起才转为缓贬,环球晶营收主要以美元计价,持续影响新台币计价营收换算。
若以美元计算,环球晶第三季度合并营收4.9亿美元,季减5.95%、年减0.66%,前三季度合并营收14.8亿美元、仍年增2.45%。
在线上法说会上,董事长徐秀兰表示,目前市场成长动能集中AI领域,成熟制程则已见止跌迹象,预期需求将缓步回升,环球晶全球扩产布局已逐步开花成果。
在硅晶圆市场方面,虽然受AI需求带动的平均售价(ASP)推升半导体整体营收快速回升,但晶圆出货量反映的复苏幅度较温和,显示营收成长及与实际晶圆需求间出现差异,主要是因为成熟制程产品需求续处低档,且部分终端仍持续去化库存。徐秀兰指出,半导体硅晶圆市场目前供过于求约5~10%,其中12吋稼动率达逾95%,但8吋及6吋稼动率则分别低于80%及70%。 整体而言,市场需求已见止跌迹象,显示已回归稳健成长轨道,但整体能见度仍属中性,复苏展望仍趋审慎。
随着市场库存调整接近尾声、AI应用持续渗透至更多产业领域,环球晶认为晶圆需求有望稳健回升,将持续透过技术升级与营运效率提升,强化全球布局与在地供应,掌握AI、高效运算(HPC)与在地化带来的长期机会,以把握产业复苏契机,并稳健推进长期成长。
在化合物硅晶圆市场方面,徐秀兰表示,6吋及8寸碳化硅(SiC)晶圆稼动率低于50%,但已看见复苏讯号,预期2026年市况可望好转。氮化镓(GaN)晶圆市况展望较正面,目前产能供不应求,正进行扩产因应。同时,环球晶已完成方形硅晶圆与12寸碳化硅(SiC)晶圆原型开发、进入送样阶段,前者可提升材料利用率与封装设计弹性,后者则具高热导率与高强度特性,具应用于高功率及高频元件的发展潜力。
在产能方面,徐秀兰指出,随着AI浪潮与在地化趋势加速,环球晶的全球扩产布局正进入收获期,将成为中长期营运成长的关键动能。目前,环球晶三大全球在地化据点扩产进展顺利。
具体而言,美国密苏里州厂已启动试产并进行SOI(Silicon on Insulator)晶圆送样,预计2026年量产; 德州GWA厂已有两家客户进入高量产阶段、四家进入送样阶段。欧洲意大利FAB300厂于10月正式开幕并小量出货,为欧洲少数具一贯制程能力的12寸晶圆厂,所有新厂皆采再生能源运转,符合RE100标准。而亚洲据点同步完成多项扩产计划,形成跨区互补产能网络,强化供应链韧性与在地服务能力。
徐秀兰指出,公司已完成美欧补助申请,预期2026年上半年陆续取得资金,有助分摊新厂折旧并提升获利弹性,随补助认列与量产放量,营运将持续改善。
本文转自媒体报道或网络平台,系作者个人立场或观点。我方转载仅为分享,不代表我方赞成或认同。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联系客服,我们作为中立的平台服务者将及时更正、删除或依法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