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根据希捷最新财报显示,这家机械硬盘巨头在截至 2025 年 10 月 3 日的 2026 财年第一季度中实现 26.3 亿美元营收,同比增幅为 21%。
希捷的 FY2026Q1 毛利率为 39.4% (GAAP) / 40.1% (Non-GAAP),创下历史新高;Non-GAAP 下的稀释后每股收益为 2.61 美元,超出此前指引上限。
希捷在财报后的电话会议中表示,其 2026 年的高容量近线机械硬盘产能已基本售罄;目前全球八大云服务供应商 (CSP) 中已有 5 家完成了初代 HAMR HDD 的认证工作,且已有第二家 CSP 启动了对新一代 HAMR 平台的认证。
希捷预计在 2026 财年的第二季度中该企业可实现 27±1 亿美元营业收入,Non-GAAP 稀释后 EPS 为 2.75±0.20 美元。
技术进展方面,2025 年 6 月希捷透露,已向客户交付基于 Mozaic HAMR 平台的 40TB 新型硬盘。该产品采用热辅助磁记录技术(HAMR),通过 10 张单碟 4TB 碟片实现容量突破,标志着公司向 Mozaic 4 + 平台转型,该平台预计 2026 年上半年量产,最高容量可达 44TB。当前希捷在售的 HAMR 相关产品包括:30TB 常规记录 Exos M 硬盘、36TB 叠瓦式磁记录(SMR)硬盘 ——SMR 技术通过部分重叠的写入磁道块提升磁道密度,但重写时需整块重写,导致速度较慢。其中,Mozaic 3+ HAMR 技术的十盘片 Exos M 硬盘,单碟容量可达 3-3.6TB,目前已向超大规模客户批量出货。
作为对比,传统垂直磁记录(PMR)依赖室温写入,无法支撑高面密度存储(数据位易不稳定)。竞争对手中,西部数据通过微波辅助磁记录(MAMR)将 SMR 硬盘单碟密度提升至 2.91TB(CMR 版本为 2.36TB),东芝也采用同类方案;两者均将 HAMR 视为下一代高面密度技术方向,但研发进度落后希捷数年。
值得注意的是,HAMR 技术开发已长达25 年,长期未能成熟落地。希捷早于 2012 年成功演示 1 Tb/in² 面密度技术,但未如期实现产品化;2019 年完成 16TB HAMR 硬盘样品测试,同样未能量产。分析认为,制造良率低、关键零部件供应不稳定,是导致 HAMR 产品化和客户认证一再推迟的核心原因。截至 2026 财年第一季度,希捷已出货超 100 万块 HAMR 硬盘,但技术仍处于全面量产早期阶段,公司在该技术上已投入巨额资金。
面向未来,希捷公布了清晰的技术路线图:2026 财年末(2026 年 6 月底),其磁盘驱动器 EB 中 40% 以上将采用 HAMR 驱动器;2027 财年上半年(至 2026 年底)将完成大部分 HAMR EB 生产切换,此后六个月内 HAMR EB 出货占比将超 70%。产品迭代方面,Mozaic 5 + 系列(单碟 5TB 以上)预计 2028 年推出,目标容量 50TB 以上;公司 2024 年已在实验室演示单碟 6.5TB 驱动器,按 “演示到量产需五年” 的行业规律,Mozaic 6 + 产品将于 2030 年上市。更长期来看,希捷计划 2028 年演示单碟 10TB 技术,对应 100TB 磁盘驱动器预计 2032 年左右量产;远期单碟容量有望达 15TB,可支撑 150TB 传统磁盘驱动器、180TB SMR 磁盘驱动器(采用更优模式化记录介质)。
希捷首席执行官莫斯利(Mosley)表示,公司目标通过 HAMR 技术的高面密度优势,重新设计驱动器结构 —— 减少盘片和滑块数量,实现 10-15% 的生产成本降低。成本优化的另一关键路径是激光集成:目前希捷出货的 HAMR 滑块附带外部激光器,未来计划将激光器直接构建在滑块晶圆上并键合(激光 - 滑块垂直整合),这种方案将提升大规模生产的资本效率。
HAMR 的延迟和盘片数量的决定使得希捷的竞争对手在容量方面或多或少地跟上了。
希捷选择利用其HAMR技术在控制成本和提升磁盘容量之间取得平衡,坚持每台硬盘使用10个盘片,而西部数据则已将其提升至11个。东芝已演示了一款11盘片的硬盘。
西部数据的举措削弱了希捷的容量优势,使其能够提供类似的最大容量硬盘,尽管它们的面密度较低。希捷通过在其硬盘中少安装一个盘片和滑块,获得了生产成本优势,但由于这些硬盘尚处于认证阶段,并未实现量产,因此成本优势只是理论上的,而有限的容量优势才是实实在在的。
例如,2024年1月宣布将提供样品的30 TB Exos HAMR硬盘,每碟3 TB,以及32 TB叠瓦式硬盘,当时比西部数据的24 TB传统硬盘和28 TB叠瓦式硬盘拥有6 TB的容量优势。西部数据的硬盘也采用10盘片技术,但该公司在同年11月推出了Ultrastar DC HC690 型号,并改用11盘片技术,使其叠瓦式容量达到32 TB,每盘片容量为2.9 TB,而希捷的每盘片容量为3 TB。
由于希捷的硬盘当时尚未普及,西部数据得以弥补其面密度方面的劣势,并消除了希捷的容量优势。如果希捷转向11盘片技术,它原本可以拥有33 TB的传统硬盘和35 TB的叠瓦式硬盘。西部数据的新硬盘没有希捷HAMR硬盘那样漫长的样品和认证周期,因此西部数据得以宣称其“推出了全球最高容量的UltraSMR HDD,最高可达32 TB——利用久经考验、可靠的能量辅助PMR (ePMR) 记录技术,为超大规模数据中心、云计算服务提供商和企业用户提供服务……并采用全球首款商用11盘片设计。”
现在西部数据正在运送其自家的 HAMR 硬盘样品,它保留了 11 盘片设计,因此不必像希捷那样将 HAMR 面密度技术推向极致。
与11盘片技术相比,任何容量级别的10盘片技术,盘片上的磁道都会更窄,需要更好地控制滑块的定位运动,并且用于记录信号检测的位区域更小,这意味着滑块信号拾取技术也必须更先进。相比希捷,西部数据和东芝在开发要求更低的HAMR技术方面拥有更大的自由度。
本文转自媒体报道或网络平台,系作者个人立场或观点。我方转载仅为分享,不代表我方赞成或认同。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联系客服,我们作为中立的平台服务者将及时更正、删除或依法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