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伟达的隐忧

来源:半导纵横发布时间:2025-09-01 18:03
英伟达
行情
生成海报
英伟达的增长可能过度依赖于少数几个巨型买家。

尽管英伟达快速增长的收入引人注目,但其对少数客户的高度依赖带来了机遇与不确定性。市场观察者仍在密切关注该公司的客户构成和未来云支出的更清晰信息,因为这些因素与英伟达下一增长阶段的预测息息相关。

英伟达的一份新财务文件显示,在其7月份,仅两名客户就贡献了公司当季39%的收入,这种集中度正引起分析师和投资者的新一轮审视。根据提交给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的文件,“客户A”占英伟达总收入的23%,“客户B”占16%。

这一收入集中度远高于去年同期,当时英伟达最大的两名客户分别贡献了14%和11%的收入。

英伟达通常每季度都会披露其主要客户信息。然而,最新的数据引发了新一轮讨论,即英伟达的增长轨迹是否过度依赖于少数几个巨型买家,特别是大型云服务提供商。

市场普遍猜测,科技和云巨头如微软、Meta、亚马逊、谷歌和甲骨文可能是英伟达支出最高的客户之一。然而,尽管关注度增加,英伟达拒绝透露文件中引用的客户身份,其真实身份仍然不明。

公司对直接客户和间接客户的定义进一步增加了复杂性。英伟达将直接客户定义为购买其芯片以制造完整系统或电路板的公司。这些产品随后被转售给数据中心、云提供商和最终用户。直接客户可能包括系统集成商、分销商或像富士康、广达这样的原始设备制造商。

间接客户包括云服务提供商、互联网公司和企业,他们通常通过英伟达的直接客户进行采购。

该公司在文件中承认,其可能继续从有限的买家那里获得大量收入:“我们经历过从有限数量的客户那里获得大量收入的时期,并且这一趋势可能会持续下去,”英伟达写道。

围绕客户A和客户B身份的谜团对投资者和行业观察者产生了影响,他们越来越依赖云资本支出数据来预测英伟达的增长。

一些分析师,如汇丰银行的Frank Lee,已表示谨慎。“除非我们对2026年云服务提供商资本支出预期的上行空间有更清晰的了解,否则我们认为短期内盈利上调或股价催化剂的空间有限,”Lee在最近的一份报告中说。

增加不确定性的是,英伟达披露,本季度有两个间接客户——主要通过客户A和B购买系统——各自贡献了公司总收入的10%以上。公司还报告称,一家“AI研发公司”通过直接和间接渠道贡献了“可观的”收入。

英伟达的领导层强调,AI系统的需求在包括企业和“新兴云”(旨在通过专注于AI的服务与老牌云提供商竞争的实体)在内的各种客户类型中仍然强劲。

公司还强调了来自外国政府的贡献,指出预计每年从“主权AI”倡议中获得高达200亿美元的收入。

随着AI市场的扩张,英伟达预测基础设施投资将出现显著增长。首席执行官黄仁勋提出了对AI基础设施支出的新估计,预测到2030年市场总规模将达到3万亿至4万亿美元。他还指出,在一个价值500亿美元、专注于AI的数据中心中,英伟达可以占据总成本的约70%,包括图形处理单元和其他专用芯片。“如你所知,随着AI革命的全面展开,仅前四大超大规模数据中心运营商的资本支出在两年内就翻了一番,”黄仁勋说。

云巨头也依赖英伟达

英伟达的收入大部分来自云巨头,不过,反过来,云巨头也在依赖英伟达的芯片供应。

预计到2026年,AI芯片市场仍将由英伟达主导,而三星电子、SK海力士和美光则在激烈争夺HBM4的订单。尽管云巨头试图减少对英伟达的依赖,但迄今为止收效甚微,使得这家美国芯片制造商依然处于行业竞争的中心。

据报道,预计到2026年,台积电将把其CoWoS先进封装产能的大约60%分配给英伟达。在供应本已落后于需求的情况下,台积电的产能分配决策被视为AI芯片市场领导地位事实上的决定者。如果英伟达获得超过60%的CoWoS产能,它将能维持其产品发布计划,并进一步巩固其在下一代AI处理器领域的主导地位。

亚马逊、Meta、微软以及谷歌都已开发了自研的AI加速器。然而,分析师估计,这些芯片至少还需要一到两年时间,才能在实际工作负载中挑战英伟达的GPU。

对于内存制造商而言,英伟达仍然是最关键的买家,AMD是2026年唯一可能采用HBM4的另一家公司。而云巨头设计的ASIC(专用集成电路)预计要到2027年或更晚才会支持HBM4。

本文转自媒体报道或网络平台,系作者个人立场或观点。我方转载仅为分享,不代表我方赞成或认同。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联系客服,我们作为中立的平台服务者将及时更正、删除或依法处理。

评论
暂无用户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