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ISC-V 要封神?Jim Keller:开放就是王炸

来源:半导纵横发布时间:2025-07-17 11:22
RISC-V
AI
生成海报
RISC-V 要让硬件更便宜、创新更疯狂。

今日,第五届RISC-V中国峰会在上海张江举办。芯片大神Jim Keller在峰会上,再谈RISC-V。Jim Keller认为,RISC-V 作为开放的 CPU 平台,将成为推动下一代计算变革的关键力量,而开源软硬件与人工智能的深度融合,将重塑整个行业的技术格局。

Jim Keller表示,自己和团队坚信 RISC-V 作为开放的 CPU 平台,是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RISC-V 的开放性使其能够让任何人按自己的想法构建、创新,既能缩小规模,也能拓展性能,这一特性已在学术界显现影响力 —— 如今高校的研究项目几乎都以 RISC-V 为架构基础。他判断,未来 5 年的技术变革将超过过去 10 年,而人工智能的发展正加速这一进程,推动芯片、处理器制造及软件开发持续突破。

Tenstorrent正在打造世界上运行速度最快的CPU。目标是让 RISC-V 在高端性能领域占据领先地位,同时覆盖各价格和性能区间,并在张量计算方面良好支持开源。

“开放意味着更多人能参与创新。” Jim Keller举例,其团队正基于 RISC-V 打造从底层内核到上层应用的全栈开源 AI 软件,包括编译器和运行时系统,并将所有代码开放共享。即便是竞争对手反馈的漏洞,也会以开源协作的方式修复,“这让我们获得了更有价值的改进建议”。

目前,其团队的软件均基于 RISC-V 底层构建:小型 RISC-V 处理器负责执行所有数学运算,稍大的 RISC-V 处理器则协助芯片内部、芯片间的协调与调度,形成了完整的 RISC-V 平台。选择 RISC-V,正是因为其开放性允许团队按需创新,同时团队也会遵循标准以简化工具链使用,并为标准制定贡献力量。

关于未来计算模式,Jim Keller认为,将 CPU 构建与人工智能软硬件构建相结合效果更佳。当前 “主机 + AI 加速器” 的模式并非未来趋势,未来 AI 与通用处理器将各司其职、灵活交互,覆盖 AI 密集型和 CPU 密集型等多类应用场景。

Jim Keller指出,RISC-V 架构已准备就绪,工具链快速完善,所有应用均可运行,此前被认为是架构、Linux 或工具链不成熟导致的关键问题,如今各方面均有显著进步且发展迅速。

最后,Jim Keller表示,希望将人工智能与 RISC-V 硬件、软件融合,打造灵活开放的解决方案。他对参与 RISC-V 相关工作感到兴奋,并计划在未来几年内推动 RISC-V 在性能上占据领先地位。

本文转自媒体报道或网络平台,系作者个人立场或观点。我方转载仅为分享,不代表我方赞成或认同。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联系客服,我们作为中立的平台服务者将及时更正、删除或依法处理。

评论
暂无用户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