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报道,7月11日台积电宣布资材管理副总经理李文如因个人原因辞职,将于7月13日离职,台积电极为重要的采购大权,由资深副总经理暨副联席CEO侯永清兼任资材管理主管。
相关资料显示,李文如在2007年至2011年于高通公司担任资深采购经理,2011年至2019年于苹果公司担任采购总监,2020年至2022年期间于谷歌公司担任全球采购经理,3年前被现任台积电董事长魏哲家网罗加入台积电担任资材管理资深处长。
在职期间,李文如为台积电建立了完备的工作模式和系统,提供供应商台积电的需求预测,同时监控并追踪台积电主要供应商机台的开发及交付状况,大幅提升台积电与其供应商之间的合作效率。此外,此系统也协助台积电克服了疫情期间造成的机器与材料短缺问题。
李文如在去年升任副总经理,是经营团队极力培养的核心成员,未料才到任3年,就请辞离开台积电。
而此次兼任该岗位的侯永清不仅是资深副总暨副共同营运长,也身兼资安长,早在1997年加入台积电,同时也是TSIA台湾半导体协会的理事长,而担任过该职务的包括创办人张忠谋、前董事长刘德音、董事长暨总裁魏哲家以及联发科执行长蔡力行,被视为接任CEO人选之一。
日前,台积电公布了第二季度的财务业绩,销售额攀升至9340亿新台币(约320亿美元),季增11.3%,高于分析师预期的317亿美元,也高于该公司在4月展望的284亿至292亿美元的水平,上半年合并营收约1.77兆元新台币,年增40%。
其中,6月台积电合并营收2637.09亿元新台币,月减17.7%,年增26.9%,仍为同期最佳。外界认为,台积电6月营收月减17.7%,应与新台币汇率走势有关。台积电先前指出,在美元兑新台币32.5的假设下,预估第2季美元营收介于284亿美元至292亿美元,平均值季增近13%。
华尔街分析师在本月陆续调整了台积电的目标股价。Bernstein分析师将台积电的目标股价从251美元调整至249美元,代表该股还将上涨7.4%;美银证券分析师Brad Lin则维持买入评级,将目标价定在260美元,代表着12%的上涨空间。
尽管台积电业绩一路高歌猛进,但也不是“高枕无忧”。近日,汤之上隆先生撰写文章讲述了台积电潜伏在高业绩下的隐忧。
首先是季度晶圆出货量与营收的走势不一致。2022年第三季度,在疫情特需期间,台积电创下了397万片晶圆的历史出货高峰。随着疫情结束,出货量在2023年第三季度大幅下滑至290万片,比高峰期减少了逾100万片。然而,此后营收迅速回升,但晶圆出货量的恢复却非常迟缓。到2025年第一季度,晶圆出货量为326万片,仍较高峰少了71万片,约为高峰期的82%。
其次是工厂稼动率低迷,具体而言,8英寸晶圆厂在2020-2022年一季度基本处于满载运转状态。然而,2023年一季度大幅下降至89%,后一年更是下滑至60%。尽管预计在2025年第一季度会恢复至69%,2025年第四季度达到79%,但仍远未恢复到满载水平;12英寸晶圆厂亦是如此,2023年一季度降至83%,2024年第一季度则为80%。预计到2025年第一季度可回升至86%,第四季度达到87%,但依旧未能实现满载。
第三是台积电增长主要集中在先进制程的5nm与3nm,7nm销售额在2022年第二季度达到了55亿美元的高峰后,至2023年第三季度骤降至27.6亿美元,几乎腰斩,且此后毫无回升迹象。此外,16nm、28nm、40nm等传统主力节点自2022至2024年持续下滑,销售额维持在较低水准。
第四是美国市场销售额远高于其他地区,而美国以外的各区域销售额几乎处于同一水平。2025年一季度,美国市场占比飙升至77%,创下历史新高,亚洲、中国、日本、欧洲市场的销售占比均低于10%。
最后是台积电的业绩对AI芯片的高度依赖,尽管包括NVIDIA GPU在内的AI半导体(即HPC领域)销售迅猛增长,但智能手机平台已接近饱和,汽车、物联网、消费电子平台则仍长期低迷。
本文转自媒体报道或网络平台,系作者个人立场或观点。我方转载仅为分享,不代表我方赞成或认同。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联系客服,我们作为中立的平台服务者将及时更正、删除或依法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