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1-12日·苏州金鸡湖国际会议中心,第五届中国集成电路设计创新大会暨IC应用生态展ICDIA 2025即将拉开帷幕。
百位企业领袖到场,500+芯片设计企业,200+整机与终端应用企业,150+AI与系统方案商集体亮相!
大会全方位呈现中国IC应用创新成果,嘉宾阵容空前,满满干货即将送达!
汽车芯片与产业链协同论坛嘉宾演讲观点前瞻新鲜出炉,更多重磅内容敬请关注!
值得一提的是,本专题论坛同期发布国内首个《汽车安全芯片应用领域白皮书》,现场扫码可免费获取!
扫码免费报名参会
陈富贵 日月光半导体研发中心 副处长 陈富贵博士拥有电子工程博士学位,在半导体与信息科技产业拥有超过 30 年的经验。他专精于先进封装、异质整合、硅光子技术,以及从 2G 到 5G 的无线通信技术。拥有 20 多项已核准专利,曾领导小型化产品、智能手机设计与 AI 驱动创新等研发工作,对次世代封装解决方案的发展有重要贡献。 智慧无所不在:ASE迈向无缝边缘AI未来之路 随着人工智能从云端迈向边缘装置,市场对小型化、低功耗且高效能硬件的需求日益增加。日月光凭借其先进的封装与测试技术,领航此一转型,其中包括创新性的 VIPack™ 平台—一套专为边缘 AI 打造的 2.5D / 3D 异质整合解决方案。VIPack™ 结合 Chiplet 整合、系统级封装(SiP)与扇出技术,提升运算密度与散热效能。搭配智能工厂与 AI 驱动的测试平台,ASE 确保产品在功能、可靠性与上市速度方面皆达到最高标准。透过封装与测试的创新整合,ASE正引领客户实现“智慧无所不在”的边缘 AI 未来。
Cadence热仿真工具资深技术支持工程师,负责Cadence Celsius仿真工具的推广与技术支持,为消费电子、通讯电子、汽车电子等领域的客户提供从芯片级、封装级、板级到系统级全尺度的热解决方案,在散热设计领域有多年行业经验与技术积累。 汽车电子的热与应力分析及优化 Cadence Celsius Studio提供完整的用于电子系统的AI散热设计和分析解决方案,可用于芯片、封装、PCB的热与热应力分析,也可用于产品系统的电子散热设计。本次报告主要介绍Celsius Studio的相关功能模块,及其典型应用场景,包括多物理场分析能力,多尺度分析方法,与其他工具集成实现设计内分析,以及AI赋能仿真优化。Celsius Studio可以协助设计人员迅速识别热风险,实现散热设计优化,以应对日益严峻的热设计挑战。
3年混合信号芯片设计经验,近17年垂直行业媒体从业经历,熟悉各类半导体技术及应用。拥有吉林大学电子工程硕士学位。 供应链重构,本土汽车芯片企业的挑战、博弈与突围 聚焦国产汽车芯片设计企业在面对周期波动与不确定性时,如何通过供应链前置布局、关键环节突围、与整车厂深度协同等方式,构建具有韧性的供应链体系。
卢万成,工学博士,教授级高工。上海市汽车工程学会电器电子专业委员会副主任,联合汽车电子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上海浦东汽车电子创新与智能产业联盟专家委主任,全国工业和信息化职业教育指导委员会电子信息分委会委员。 汽车电子韧性产业链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1.作为全球汽车第一大制造国和消费国,中国所需的车规半导体器件目前基本来自海外。 2.建立自主可控的车规芯片供应链十分必要。 3.智能网联汽车对芯片的算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先进制程成为必然的选择。这些超大规模芯片的耐久与可靠性,对智能汽车产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4.本土汽车芯片产业的发展,必须高度重视汽车对芯片的可靠性和耐久性等质量要求:芯片国产化必须高标准、高质量,具有国际水平。
犹家元,思瑞浦汽车市场业务拓展经理,曾供职于飞思卡尔、德州仪器和瑞萨电子等国际知名芯片公司,负责产品应用和销售工作。 国产汽车级模拟芯片的突破之路 回顾国产汽车级模拟芯片的发展历程,解析当下行业及思瑞浦自身的状态,展望国产汽车级模拟芯片的未来。
汪志伟先生自2019年加入芯原,现任公司执行副总裁、定制芯片平台事业部总经理,负责公司一站式芯片定制业务相关研发工作。汪志伟先生拥有超过20年的SoC行业经验。在加入芯原之前,汪志伟先生曾在Marvell担任多媒体部门大中国区资深研发总监,负责多媒体SoC芯片软件开发和多媒体芯片业务全球客户支持工作,参与多款芯片的产品定义与架构设计,成功带领团队开发了业界领先的Google TV, Android机顶盒以及媒体播放盒的整体解决方案。此前,汪志伟先生还曾效力于Broadcom宽带、AMD数字电视部门,担任研发高级经理、经理等职务。 汪志伟先生在浙江大学获得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硕士学位。 芯原高性能SoC设计平台与自动驾驶解决方案
具有二十多年的半导体从业经验,专注于汽车/通信/AI等芯片的技术研发与创新、产业生态圈建设,以及创新人才队伍培养打造。历任长城汽车芯片总工、中兴微电子汽车芯片总工、芯片战略规划总监、手机芯片市场总监、中兴通讯技术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兴战略专家委员会委员,国产化芯片组长,担任中国汽车芯片标准检测联盟理事等 RISC-V架构在汽车领域的应用探讨 在智能汽车快速发展的背景下,RISC-V架构凭借其开源、灵活和低功耗的特性,成为中国汽车芯片产业实现自主可控的重要突破口。智能化汽车全车需求芯片将达3000颗以上,RISC-V如何在智能化浪潮中破局,紫荆半导体做了尝试。紫荆半导体由长城汽车注资成立,从事RSIC-V的车规芯片开发,其产品直接服务于长城汽车的国产化芯片需求,并辐射行业车厂,紫荆半导体选择避开竞争激烈的智驾/智舱芯片,聚焦MCU、AFE及SoC芯片,通过技术创新而非“平替”,路线实现差异化。在RISC-V产品实践上,紫荆M100已应用于长城汽车大灯控制器,并通过整车厂需求定义芯片功能,缩短开发周期20%以上。长城汽车将于五年内实现250万辆汽车搭载目标,并通过规模化生产降低成本,提升市场渗透率。
本文转自媒体报道或网络平台,系作者个人立场或观点。我方转载仅为分享,不代表我方赞成或认同。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联系客服,我们作为中立的平台服务者将及时更正、删除或依法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