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慕尼黑上海电子展上,杰发科技重磅发布了车规级多核MCU芯片AC7870。
据介绍,AC7870是杰发科技首款基于ARM Cortex-R52内核的多核高主频MCU芯片,并于4月10日正式点亮。该芯片采用多核高主频架构,主频高达 350MHz,并支持锁步核和 Hypervisor 技术,可显著提升系统冗余度和容错能力。作为首款达到ISO 26262 ASIL-D功能安全最高等级的国产MCU,AC7870内置HSM硬件安全模块,支持国密SM2/3/4算法及国际Evita Full标准,满足国内外高等级信息安全需求。
在硬件配置上,AC7870集成10MB以上Flash存储和512KB DFlash,支持无感静默升级,并提供BGA320和LQFP176两种封装形式,适配不同场景需求。其丰富的外设接口包括8路CAN FD、16路LIN、千兆以太网及I3C等,可满足动力底盘、区域控制器、新能源三电等复杂电子电气架构的通信需求。
在软件生态方面,AC7870 支持主流 AUTOSAR 架构,并与普华、东软睿驰、Vector 等厂商合作,提供符合功能安全的 MCAL 基础软件及开发工具链,显著降低客户开发门槛。
四维图新高级副总裁、杰发科技总经理毕垒表示:“车规级MCU芯片AC7870是杰发科技面向全栈全域智能化布局的最新成果。通过打造完整的产品体系和完善本土化供应链,杰发科技不仅驱动汽车芯片的技术迭代,更通过构建生态平台,实现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创新,持续助推‘中国芯’深化发展。”
据悉,目前AC7870 已与上汽海外出行达成合作,将用于智能网联汽车的域控制器开发。根据规划,该芯片将于2025年下半年进入量产阶段,预计2026年在新能源汽车、自动驾驶等领域实现规模化应用。
在汽车电子系统的复杂架构中,MCU芯片作为核心控制单元,承担着“智慧大脑”的关键职能,其技术覆盖车灯控制、数字钥匙、T-BOX、BMS等应用场景。当前,杰发科技已构建起AC784、AC780和AC7870在内的完整MCU产品矩阵,为智能化、网联化及电动化等多种需求场景提供高性价比、高稳定性的综合解决方案。
杰发科技AC784系列是其面向汽车电子市场推出的中高端车规级MCU产品,基于ARM Cortex-M4F内核,主频120MHz,采用双Bank Flash设计(支持 OTA 升级),内置1MB Flash和128KB SRAM,支持AUTOSAR V4.4标准及MCAL基础软件,可满足车身控制、座舱电子、新能源电池管理等复杂场景的实时控制需求。
值得注意的是,杰发科技AC784系列于2022年量产,合作客户包括博世、大陆集团等国际Tier1,以及比亚迪、蔚来等国内车企。2025 年,其在新能源汽车BMS领域的市占率已达15%,成为国产MCU替代的标杆产品。
杰发科技AC780系列是其面向汽车电子市场推出的低端车规级MCU产品,基于ARM Cortex-M0+内核,主频最高 64MHz(AC7803x),支持单周期32位乘法器,功耗低至μA级。内置硬件安全模块(HSM),支持安全启动、通信加密及国密算法(SM2/3/4),满足智能网联汽车数据防篡改需求。其中,AC7801x于2018年量产,AC7802x于2023年量产,AC7803x于2024年通过ASIL B认证。
总体而言,杰发科技MCU整体布局是低端市场以AC780系列满足基础控制需求,中端市场以AC7840x填补功能安全空白,高端市场以AC7870突破多核高主频技术。
截至目前,杰发科技已形成SoC与MCU双轮驱动产品矩阵,累计出货量超3亿颗,其中SoC芯片累计出货量近9000万套片;MCU芯片累计出货量超7000万颗,合作覆盖全球主流Tier1和整车厂。此外,杰发科技持有国内外专利330余件,并通过ISO 26262、AEC-Q100等权威认证。
根据2025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上发布的《中国智能驾驶商业化发展白皮书》显示,2024年我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规模达11082亿元,增速为34%,预计到2030年市场规模有望突破5万亿。受汽车智能化和电动化趋势带动,汽车芯片需求量持续增长,其中,MCU芯片需求量明年有望达到14.69亿颗。
毕垒表示:“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的深化发展,将持续推动MCU芯片向高性能、高安全等级升级,在处理海量数据的同时,更要保证信息安全和功能安全。”
本文转自媒体报道或网络平台,系作者个人立场或观点。我方转载仅为分享,不代表我方赞成或认同。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联系客服,我们作为中立的平台服务者将及时更正、删除或依法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