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加快培养芯片研发人才,“上海集成电路紧缺人才培训项目”2025年课程近日启动。3月举行的第26期培训主题为“模拟与混合信号芯片设计”,吸引了来自清华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等知名高校和企业的360余名学员。本月将举行的第27期培训聚焦“人工智能芯片设计”,旨在为飞速发展的人工智能产业提供更多集成电路人才。
在市经信委、市教委指导下,“上海集成电路紧缺人才培训项目”由上海微电子产业学院、上海集成电路行业协会与集成电路头部企业等承办,面向全国非专业背景的高校学生和社会在职人员,构建政府、高校与企业深度协同的人才培育体系。截至目前,这个项目已累计培养近5000名专业人才,为产业人才梯队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
上海市经信委半导体产业处副处长周乃文表示,芯片是人工智能等尖端技术的底层支撑,上海在建设世界级集成电路产业集群,包括芯片设计在内的产业方向还存在人才紧缺现象,本项目设立的初衷是通过产教融合方式,让更多年轻人接触到集成电路行业知识和真实场景,培养一批对这个行业感兴趣、树立远大志向的青年人才队伍。培训班的教学团队汇聚了学术界和产业界的顶尖人才,包括上海市集成电路行业协会秘书长郭奕武以及澳门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东南大学、上海大学等高校的资深专家学者。
“我们采用线上理论教学与线下实操训练相结合的方式,通过线上考核的学员将获得前往澳门大学学习的机会,进一步了解芯片技术革新、生产工艺流程及产业链的全貌。”上海大学上海微电子产业学院负责人说。
理论学习与实操训练相结合的课程体系、全面而专业的课程设计,得到了很多学员的好评。“我在博士和博士后阶段的研究方向是微纳光学,与光子集成电路有密切联系。研发光子芯片,也需要对传统电子集成电路有深入理解,而我在这方面的基础比较薄弱。”在一家顶尖实验室工作的科研人员梁敏鹏说,“感谢紧缺人才项目提供了宝贵的学习机会,我决定在未来几年系统地学习电子集成电路知识,为今后研究光子芯片打下坚实的基础。”
从2022年起,越亚半导体员工祝海旺参加了多期紧缺人才项目培训。在他看来,每次培训的内容都丰富全面,既有专业知识的深入解析,又有实践经验的分享交流。“本期培训的模拟与混合信号芯片设计有一定难度,老师们结合大量实际案例,给我们深入浅出地讲解专业知识,还让我们清晰地看到这些知识的应用与市场,加深了我对集成电路行业的理解。”
目前,“上海集成电路紧缺人才培训项目”第27期已进入报名阶段,主题为“人工智能芯片设计”,课程时间为4月15日—5月30日。数学、物理、化学、力学、光学、机械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电气工程、自动化、计算机、人工智能等专业学生均可报名。上海微电子产业学院建议大学本科四年级学生、应届毕业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以及有志于从事集成电路行业的优秀青年报名参加培训,为国产芯片研发贡献力量。
企查查显示,3月14日,上海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三期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注册成立,出资额为53000万元,执行事务合伙人为上海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委派代表:陈刚),经营范围为以私募基金从事股权投资、投资管理、资产管理等活动。
该企业由上海国有资本投资有限公司(认缴出资额50000万元)、上海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共同出资(认缴出资额3000万元)。
企查查显示,上海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关联产品/机构”为上海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上海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16年12月,上海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二期)有限公司成立于2020年5月。
2016 年 4 月21 日,上海集成电路产业基金合作备忘录正式签署。据上海经信委当时消息,上海集成电路产业基金合作备忘录的签约标志着目前全国规模最大的集成电路产业基金顺利完成首期募资285亿元规模。该基金由市科创投集团、上汽集团、国家大基金等单位共同出资,重点投资集成电路制造业。各出资方已对出资份额、基金公司组建方案、章程等内容达成一致意见,基金公司已具备了组建条件。2016 年 12 月 7 日,上海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股份有限公司成立。
本文转自媒体报道或网络平台,系作者个人立场或观点。我方转载仅为分享,不代表我方赞成或认同。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联系客服,我们作为中立的平台服务者将及时更正、删除或依法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