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台湾电子元件巨头国巨此前发布公告,将公开收购日本上市公司芝浦电子,借此冲刺传感器业务,预期总交易金额约655.59亿日元。
近日,国巨创始人兼董事长陈泰铭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国巨准备继续执行收购日本芝浦电子的提议,即使是目标公司不同意被收购。
根据国巨此前的公告,收购芝浦电子的交易计划于2025年5月7日启动收购,届时将同时进行并完成相关监管批准及其他必要程序。这次规划100%收购芝浦电子,总股数约1,524.62万股,但若最终有效应卖股数未达预定收购股数,但已达最低收购股数762.31万股(约当预定收购股数50%)时,本次公开收购数量条件仍告成就。
芝浦电子成立于1953年,专注于电子元件制造,最初是铜亚氧化物整流器及其他热敏电阻和压敏电阻的制造商,如今提供热敏电阻元件和温度传感器产品,拥有超过4,800名员工,年营收超过320亿日元,并为车用、工业设备、家电和医疗等终端应用领域提供各种解决方案。
业界指出,通过收购芝浦电子,国巨将获得热敏电阻等传感器领域的先进技术,有助于其在传感器市场的进一步拓展,提升其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力,尤其是在美洲及欧洲地区。
为什么要收购芝浦电子?国巨集团创始人兼董事长陈泰铭的答案是:“芝浦电子拥有出色的温度传感器技术。传感器技术对于人工智能和电动汽车应用至关重要。过去三年左右,我们一直在密切关注芝浦。但遗憾的是,其约60%的业务都在日本国内,海外业务大部分都在中国,欧美等主要市场的销售额仅占总销售额的6%左右。从领域来看,家电业务仍占据公司销售额的最大份额,达到44%,而汽车和工业用途的销售额仅占很小一部分,但不太可能出现大幅增长。”
如果收购成功,国巨打算采取什么样的商业策略?陈泰铭表示:“我们的优势在于全球影响力以及在人工智能和汽车等最先进领域的主流客户。如果我们将客户介绍给芝浦,就可以帮助它扩大在欧洲和美国的业务,并在电动汽车、人工智能、医疗保健和其他领域实现增长。”
芝浦的成长对国巨来说也是一大优势。两者的互补效应将非常显著,可以建立双赢的关系。国巨将为其提供各种成长动力,包括财务支持、扩建工厂。2020年,国巨将日本电气零部件公司Tokin收入麾下后,帮助其偿还了所有债务,并建造了一座新工厂。
国巨对芝浦的策略不是削减成本等“减法”,而是“加法”,以共同成长为目标。
如果芝浦没有同意,那么国巨也会进行要约收购吗?陈泰铭表示:“我们的想法是这样的,但我们希望展现最大的诚意,以便得到他们的认可。”
收购完成之后,国巨计划继续保持芝浦的管理独立性,由于芝浦与国巨属于不同行业,且拥有独特的技术和精神。国巨不会调整领导层,反而会依赖现任领导层,更担心有人会离职。
未经同意收购是否会影响国巨的企业声誉,陈泰铭表示:“我们从未在未经同意的情况下进行收购。但是,行业环境正在迅速变化,我们公司和芝浦都必须创造对员工、股东和行业有利的新企业模式。如果我们害怕声誉风险等暂时的风险,我们就无法前进。”
值得注意的是,国巨三年前就已经在关注芝浦,为何现在才采取行动?陈泰铭回应称,“三年前,商业环境和日本规则都不同。但过去三年世界发生了巨大变化。中国台湾已经成为人工智能产业的中心,我们看到了它的需求。市场瞬息万变,我们已经等不及了。日本在规则方面也发生了变化。经济产业省于2023年夏天发布了企业收购指南,如果提出有利于公司、员工和股东的提议,就有可能打开大门。过去,如果管理层不喜欢某个提案,就会置之不理,但现在他们重视企业和股东价值。此案将考验日本资本市场是否重视股东价值。”
本文转自媒体报道或网络平台,系作者个人立场或观点。我方转载仅为分享,不代表我方赞成或认同。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联系客服,我们作为中立的平台服务者将及时更正、删除或依法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