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星推出了9100 PRO PCIe 5.0 SSD,配备了PCIe 5.0标准的接口,提供了行业领先的速度、更高的能效和更大的存储容量。
9100 PRO SSD采用了PCIe 5.0 x4接口,外形为M.2 2280规格,提供了1TB、2TB、4TB和8TB四种容量可选。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这是三星首次在消费级NVMe SSD产品线中推出8TB容量的产品,这一举措极大地满足了高性能游戏、下一代内容创作以及专业工作负载对大量存储空间的需求,从而大大增强了产品的市场吸引力。
在性能方面,9100 PRO SSD相比前一代的990 PRO有了显著的提升,性能提高了99%。具体来说,它的最大顺序读取速度达到了14800MB/s,最大顺序写入速度为13400MB/s,最大随机读取和写入速度分别为2200K IOPS和2600K IOPS。
为了应对高性能带来的散热挑战,三星在9100 PRO SSD上采用了先进的散热技术。与之前的型号相比,新SSD的功率效率提高了49%。对于1TB至4TB的型号,三星配备了8.8mm厚的散热模块,而8TB型号则配备了11.25mm厚的散热模块。这些散热模块经过优化设计,确保了SSD在高速运行时的稳定性,有效避免了过热问题。
关于上市时间,9100 PRO SSD的1TB、2TB和4TB型号预计将在下个月开始销售,而8TB型号则可能要等到今年下半年才能与消费者见面。
据了解,PCIe 5.0发布于2019年,将每个通道的传输速率提升到了 32Gbps,双向 64Gbps,带宽相比 PCIe 4.0 再次翻倍,每个通道的最大传输速率为4 GB/s。PCIe 5.0 不仅在带宽上有了巨大提升,还在信号完整性、电源管理等方面进行了优化,进一步提高了系统的性能和稳定性。
在数据中心,PCIe 5.0 的应用使得服务器能够更好地支持大规模的虚拟化和云计算应用。通过 PCIe 5.0 接口,服务器可以同时连接更多的高速设备,如高速网卡、高性能 GPU 等,实现更高效的数据处理和传输。在人工智能领域,PCIe 5.0 也为 GPU 之间的高速通信提供了支持,加速了 AI 模型的训练和推理过程。例如,在一些大型 AI 训练项目中,采用 PCIe 5.0 连接的多块 GPU 能够更快地交换数据,提高了训练效率,缩短了训练时间。
2021年,三星宣布成功研发新一代用于企业服务器的PM1743固态硬盘,采用最新的PCIe 5.0接口和三星第六代V-NAND闪存技术。
不过,PCIe 5.0 SSD要全面取代PCIe 4.0 SSD还需要一段较长的时间,目前有三个比较大的因素在影响着PCIe 5.0 SSD取代PCIe 4.0 SSD的进程。
(1)PCIe 5.0 SSD目前的价格真的贵,比PCIe 4.0 SSD要贵上一大截,虽然PCIe 5.0 SSD的传输速度比PCIe 4.0 SSD要出色,最高顺序读取速度可达14000MB/s以上,基本上可达旗舰型PCIe4.0 SSD的两倍,但是旗舰型PCIe 4.0 SSD的传输速度也足够快了,PCIe5.0的更快落在人的反应感官上反而没有特别的感知,不如从机械硬盘换成SATA SSD的那种反应明显,也不如从SATA SSD换成PCIe 3.0 SSD,甚至是从PCIe 3.0 SSD换成PCIe 4.0 SSD的运行反应有感觉。从秒级差距上升到毫秒级差距,实际体验会比较明显,从毫秒级往更快级提升,实体体验也趋于感官越来越难以察觉。从性价比来看,当前PCIe 4.0 SSD的性价比要远超PCIe 5.0 SSD,甚至PCIe 3.0 SSD的性价比也比PCIe 5.0 SSD要高不少。
(2)PCIe 5.0 SSD虽然速度提升明显,但是发热量很大,通常需要配置比较夸张的高品质金属散热器,有些还增加了应用有小风扇主动散热的金属散热器,这个更夸张了,由此可见PCIe 5.0 SSD的发热量是一个亟需要解决的问题。
(3)很多主板并没有提供M.2 2280 NVMe PCIe 5.0×4硬盘位,通常只有较新的旗舰型中高端主板提供一两个M.2 2280 NVMe PCIe 5.0×4硬盘位,更多的M.2硬盘位还是以支持目前主流的PCIe 4.0×4为主。
当然,只要PCIe 5.0 SSD的价格降到与同容量的PCIe 4.0 SSD差不多或者稍贵一些,PCIe 5.0 SSD就算发热量大不少,也依然会有很多玩家选择支持PCIe 5.0 SSD的主板和CPU,在游戏主机中会优先选择PCIe 5.0 SSD,使用需求、性能和价格始终是决定有没必要和是否值得的主要因素。
PCIe 5.0 SSD是否有必要,还需要等风来,在没有起风之前,还是乖乖地使用PCIe 4.0 SSD或PCIe 3.0 SSD吧,有不少日常使用场景,使用PCIe 3.0 SSD就足够了,在这些日常使用场景,再好的SSD也很难在实际体验上有明显的感知。
本文转自媒体报道或网络平台,系作者个人立场或观点。我方转载仅为分享,不代表我方赞成或认同。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联系客服,我们作为中立的平台服务者将及时更正、删除或依法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