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1月我国集成电路产量增长23.1%

来源:半导纵横发布时间:2025-01-03 17:01
市场数据
政策
生成海报
1-11月,中国集成电路产量3953亿块,同比增长23.1%。

工信部最新数据显示,2024年1-11月份,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2.2%,增速分别比同期工业、高技术制造业高6.4个和3.2个百分点。11月份,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3%。

1-11月份,主要产品中,手机产量15.04亿台,同比增长8.9%,其中智能手机产量11.17亿台,同比增长9.3%;微型计算机设备产量3.06亿台,同比增长2.1%;集成电路产量3953亿块,同比增长23.1%。

出口方面,1-11月份,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累计实现出口交货值同比增长1.3%,较1-10月份提高0.6个百分点。11月份,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实现出口交货值同比增长6.9%。

据海关统计,1-11月份,我国出口笔记本电脑1.3亿台,同比增长1.5%;出口手机7.43亿台,同比增长2.7%;出口集成电路2717亿个,同比增长11.4%。

集成电路是半导体产业的核心,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性、基础性和先导性产业。它经过特种电路设计,利用集成电路加工工艺,集成于一小块半导体(如硅、锗等)晶片上,形成一组微型电子电路。近年来,随着消费电子、汽车电子、工业控制等下游市场应用需求的不断提升,集成电路行业市场规模持续扩大。

据悉,2013年—2023年,我国集成电路产量年均增长率达15.01%,集成电路销售额年均增长率则达17.21%。国内集成电路产量在2014年首次突破1000亿块,销售额则在2021年首次突破万亿元大关。到2023年,国内集成电路产量已达3514.36亿块,销售额达到1.22万亿元,分别是2013年的4.05倍和4.89倍。

我国集成电路销售额占全球市场的比例由2013年的16.46%提高到2023年的40.4%,在全球集成电路市场中的地位显著提升。

同时,我国集成电路国产化水平不断提高。2013年全国集成电路生产数量与进口数量的比例为32.58%,2024年前6月,这一比例上升至近80%,反映出我国集成电路生产自给持续上升,国产化水平显著提升。

此外,从价格来看,我国集成电路进口均价与出口均价之间的差距呈现缩小态势,市场竞争力增强。

在集成电路行业规模持续壮大的背景下,行业内三大核心环节(设计、制造与封测)的规模结构也持续优化,附加值较高的设计环节销售额占行业总销售额的比例显著提升,成为比重最大的环节。

在国产芯片产业的发展过程中,产业链的协同效应和政府的政策环境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两个因素相互促进,共同推动了中国芯片产业的快速成长。

中国芯片产业的协同效应表现在多个层面。首先,从设计到制造再到封装测试,整个产业链的各个环节都在紧密合作,以提高效率和降低成本。例如,设计公司与制造厂的紧密合作可以加快产品从设计到市场的速度。此外,随着国内设备和材料企业的崛起,供应链的本土化程度不断提高,增强了产业链的自主可控能力。这种协同不仅提升了整个产业的竞争力,也为应对国际市场的不确定性提供了保障。

政府在推动芯片产业发展上发挥了关键作用。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的设立,为芯片产业提供了巨额的资金支持,促进了关键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同时,政府还通过税收优惠、研发补贴等措施,降低了企业的运营成本,激励了企业创新。在政策的引导下,地方政府也积极参与到芯片产业的发展中,通过设立地方基金、提供土地优惠等措施,吸引和培育了一批芯片企业。

在政策和产业链的双重驱动下,国产芯片产业正在形成一种良性的发展生态。一方面,政策的支持为企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另一方面,产业链的协同则为企业提供了高效的运营平台。这种双重动力的结合,为中国芯片产业的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然而,国产芯片产业的发展仍面临一些挑战。如何进一步提升产业链的协同效率,如何更好地利用政策资源,如何在全球市场中提升竞争力,都是产业界和政府需要共同思考的问题。

本文转自媒体报道或网络平台,系作者个人立场或观点。我方转载仅为分享,不代表我方赞成或认同。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联系客服,我们作为中立的平台服务者将及时更正、删除或依法处理。

评论
暂无用户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