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D 目前拥有 192 个Turin Dense核心和每插槽 384 个线程,以及 128 个全缓存和时钟速度核心(256 个线程)。英特尔拥有 128 核/256 线程 Granite Rapids AP 和 144 核/线程 Sierra Forest-SP。笔者预计较小的 Granite Rapids-SP 和较大的 288 核 Sierra Forest-AP 将在 2025 年第一季度下半年推出,前提是 288 核部分不会成为单独的特殊订单超大规模部分。
在 Arm 方面,NVIDIA Grace 的单 CPU 模块仍为 72 个内核,双芯片模块为 144 个内核。Ampere Altra Max 有 128 个内核,并且仍在运行,而 AmpereOne 有 192 个内核。
在交换方面,笔者目前采用的是51.2Tbps 交换芯片,不过 102.4T 一代应该会在接下来的一两个季度开始出现。此前笔者已经展示了Delta DC-90640 A Next-Gen 2025 102.4T 交换机。对于客户端网络,预计在不久的将来将保持400GbE。由于 PCIe 带宽限制,需要 PCIe Gen6 或多主机适配器才能达到 800Gbps 的速度。
将会发生变化的是,25GbE 目前是 PCIe Gen5 x1 插槽,由于仅使用给定的 PCIe 通道效率低下,因此更难部署。100GbE 正在成为新的 25GbE,但人工智能领域正在真正推动 400Gbps 网络以有效利用 PCIe 通道。
硬盘的发展仍然很缓慢,用户已经看到一些 30TB 级型号的推出。另一方面,SSD 的容量正在以惊人的速度增长。122.88TB 一代即将问世,多家供应商开始出货。这些产品可能会在 2025 年售罄。245.76TB 的时代即将到来,而且它的到来速度比很多人想象的要快。
虽然当今大多数内存的最大容量为 DDR5-6400,但容量却停滞不前。笔者仍然看到 64GB 和 128GB DIMM 的使用量远远超过人们在 2020 年的预期。可以看到服务器提供 12 个内存通道,而不是增加每个 DIMM 的容量。在速度方面,最终添加 MCR DIMM 将是一件大事。
也许更大的趋势是我们在CXL 内存方面看到了更多。现在已经看到设计利用 CXL Type-3 设备进行内存扩展,这是令人高兴的。
目前有很多 AI 加速器,但 GPU 是最重要的。NVIDIA 正在从HGX H100/ H200平台过渡到GB200 平台。对于那些不是大客户的人来说,Hopper 一代仍然是最好的。
AMD 正在从 Instinct MI300X 过渡到 MI325X 一代。在 APU 方面,它似乎已成为 El Capitan 的一部分,但我们尚未听说有重大更新。AMD 的主要架构是一个 8 路 OAM 平台,带有两个 AMD EPYC CPU 和直接 Infinity Fabric 链路。英特尔仍表示 Falcon Shores 将于 2025 年推出。
从机架层面来看,高端 AI 机架的功率范围为 120-140kW,到 2027 年将非常可观。希望这能涵盖大部分大型系统组件。
在快速演进的科技浪潮中,服务器处理器核心的数量也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增长,预示着到2025年第一季度,服务器硬件将步入一个令人瞩目的新时代,英特尔、AMD、NVIDIA及Ampere等科技巨擘的最新服务器芯片蓝图,揭示一场即将到来的核心数革命。
日前,根据PC行业市场研究公司Mercury Research的数据,2024年第三季度,英特尔和AMD的x86架构服务器CPU市场的表现展现出不同的增长趋势。报告显示,英特尔的x86服务器CPU出货量达到409万颗,同比增长15.3%,环比增长9.8%。AMD凭借其持续优化的EPYC CPU,收入同比增长20.7%至18亿美元。全球数据中心采购的x86服务器CPU中,仍有四分之三由英特尔提供。
同时,全球x86服务器市场也呈现复苏迹象。根据美国咨询公司Gartner的报告,2024年第三季度,x86服务器出货量同比增长了15.1%,销售额增长了13.9%,尤其是AI运算需求推动了这一增长。
2024年第三季度,两家巨头均呈现增长趋势,英特尔虽在出货量上保持领先,但其收入出现下滑。相比之下,AMD凭借更具竞争力的定价策略和强大的企业客户支持,稳步扩大市场份额。随着AI技术的发展,英特尔与AMD之间的竞争格局正在发生变化,未来市场走向将深受AI驱动的影响。
根据Mercury Research的报告,x86服务器的平均售价已经由2022年下半年开始大幅增长,特别是在GPU、内存、闪存和网络加速等高端硬件的推动下,AI服务器的价格和配置均呈现上涨趋势。
这对英特尔和AMD来说,既是市场机遇,也考验其在高性能计算领域的竞争力。英特尔凭借其长期的市场领导地位,虽然面临挑战,但依然能在高性能计算需求中占有一席之地;AMD通过性价比更高的产品在市场中逐渐分得一杯羹,尤其在企业客户中获得了更高的市场份额。
本文转自媒体报道或网络平台,系作者个人立场或观点。我方转载仅为分享,不代表我方赞成或认同。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联系客服,我们作为中立的平台服务者将及时更正、删除或依法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