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合集成28纳米逻辑工艺通过验证

来源:半导纵横发布时间:2024-10-09 16:19
晶合集成
生成海报
晶合集成28纳米逻辑平台可支持多项应用芯片的开发与设计。

晶合集成在新工艺研发上取得重要进展。刚刚过去的2024年第三季度,晶合集成通过28纳米逻辑芯片功能性验证,成功点亮TV。既为晶合集成后续28纳米芯片顺利量产铺平了道路,也加速了28纳米制程技术商业化的步伐。

在28纳米逻辑芯片功能性验证中,晶合集成与战略客户紧密合作开发,将芯片中数字模块和模拟模块进行同步功能验证,确保该工艺平台的性能和稳定性。晶合集成28纳米逻辑平台可支持多项应用芯片的开发与设计,包含TCON、ISP、SoC、WIFI、Codec等。接下来,晶合集成将进一步提升该工艺平台芯片的超高效能和超低产品功耗,以满足市场对高性能、高稳定性芯片设计方案的需求。

从成立至今,短短九年时间内,晶合集成加大自主研发,实现90纳米、55纳米、40纳米,到28纳米的跨越,不断向高阶制程突破迈进。

资料显示,晶合集成由合肥市建设投资与力晶创新投资于2015年5月合资建设,总部位于合肥。晶合集成提供面板驱动芯片、微控制器(MCU)、CMOS图像传感器(CIS)、电源管理(PMIC)、逻辑应用(Logic)等不同应用领域150-55纳米制程工艺芯片代工。

晶合集成2023年出货量约94万片,2023年5月正式在科创板上市,成为安徽省首家成功上市的纯晶圆代工企业。晶合集成是液晶面板显示驱动芯片领域全球市占率第一、中国大陆晶圆代工第三的企业。

继成功登陆资本市场之后,晶合集成新工艺迎来开花结果。正式量产的第五年,晶合集成开发的55纳米平台触控与显示驱动器集成芯片(TDDI)实现大规模量产,一举打入终端品牌,同时40纳米高压OLED平台开发取得重大成果。

今年八月份,晶合集成宣布,与国内先进设计公司思特威联合推出业内首颗1.8亿像素全画幅(2.67英寸)CIS,为高端单反相机应用图像传感器提供更多选择,推动全画幅CIS进入发展新阶段。晶合集成基于自主研发的55纳米工艺平台,携手思特威共同开发光刻拼接技术,克服了在像素列中拼接精度管控以及良率提升等困难,成功突破了在单个芯片尺寸上,所能覆盖一个常规光罩的极限,同时确保在纳米级的制造工艺中,拼接后的芯片依然保证电学性能和光学性能的连贯一致。

最近,晶合集成又发布公告称,拟引入农银投资、工融金投等外部投资者共同对全资子公司皖芯集成进行增资,金额为人民币95.5亿元。而在增资完成后,晶合集成虽仍为皖芯集成第一大股东,但其所持皖芯集成的股权比例将下降至43.75%,但仍具有皖芯集成的控制权。

值得注意的是,晶合集成曾因上市前后业绩“变脸”引发市场关注。晶合集成招股书显示,2020年到2022年,晶合集成净利润分别为-12.58亿元、17.29亿元、30.45亿元,前后差距超43亿。

或因出众的盈利水平,2023年5月5日晶合集成上市募资总额达99.697亿元,比原计划超募4.697亿元。但随之而来的是公司业绩的失速,2023年,公司净利润猛降到2.12亿元,甚至在2023年上半年出现了不小的亏损。

针对业绩变动,晶合集成曾表示,自2022年以来,全球集成电路行业进入下行周期,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等消费电子市场下滑,市场整体需求放缓,供应链持续调整库存,导致全球晶圆代工面临不同程度的产能利用率下降及营收衰退,而公司折旧、摊销等固定成本较高,导致公司营业收入和产品毛利水平同比下降。

2024年上半年,晶合集成实现营业收入43.98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48.09%;实现净利润1.95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61.51%;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1.87亿元, 较上年同期增长528.81%;实现经营性现金流量净额12.95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533.48%。2024 上半年公司综合毛利率为24.43%。

目前,晶合集成晶圆代工产能为11.5万片/月,2024年计划扩产3-5万片/月,扩产的制程节点主要涵盖55nm、40nm,且将以高阶CIS为主要扩产方向。

本文转自媒体报道或网络平台,系作者个人立场或观点。我方转载仅为分享,不代表我方赞成或认同。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联系客服,我们作为中立的平台服务者将及时更正、删除或依法处理。

评论
暂无用户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