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韩媒BusinessKorea报道,SK海力士在6月16日至20日于夏威夷举行的VLSI 2024峰会上发表了关于3D DRAM技术的研究论文。论文详细介绍了SK海力士的五层堆叠3D DRAM已实现56.1%的内存良率。实验性的3D DRAM表现出与现有2D DRAM类似的特性。与水平排列存储单元的传统2D DRAM不同,3D DRAM垂直堆叠单元,以在相同物理空间内实现更高的密度。尽管如此,SK海力士指出,与2D DRAM相比,3D DRAM的性能不稳定,需要堆叠32至192层存储单元才能实现更广泛的应用。
与此同时,三星正在开发16层堆叠的3D DRAM,并在3月份的MemCon 2024展会期间宣布,计划在2030年左右实现3D DRAM产品商业化。
3D DRAM的优势
AI应用对内存性能(速度和存储密度等)的要求不断提升。然而,在大幅度增长的数据量,以及处理器快速提升的算力面前,传统的平面架构(2D)DRAM在存储密度和速度方面越来越吃力,与此同时,目前的DRAM制程工艺已经接近极限(最先进的DRAM制程约为12nm),进一步提升越来越难,这是由DRAM的结构导致的,它的基本存储单元是基于一个晶体管和一个电容器,目前的DRAM制程工艺扩展是在一个平面上进行的,工艺提升主要面临两个挑战:一、电容器的缩放;二、电容到数字线的电荷共享,要考虑用多少时间将电荷转移到数字线上、数字线有多长。存储电容的深宽比会随着制程工艺微缩而呈倍数增加,这就是平面DRAM工艺微缩越来越难的原因。
也就是说,传统DRAM架构是平面型的,而在一个平面内加入更多存储单元越来越困难。因此,类似于3D NAND,人们开始考虑将立体的3D架构带入DRAM。3D DRAM将存储单元堆叠在逻辑单元上方,以实现在单位面积上产出更多存储容量,3D DRAM可以有效解决平面DRAM存储电容高深宽比这一难题。此外,使用3D堆叠技术还能重复使用存储电容,从而降低DRAM的单位成本。
由于3D DRAM中的晶体管堆叠为多层结构,这种结构可以扩大晶体管之间的间隙,从而减少电流泄漏。
对于3D DRAM的前景,主要包括:
数据中心和云计算:随着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数据中心和云计算需要处理的数据量越来越大。3D DRAM的大容量和高速特性,使得它成为下一代数据中心和云计算的理想内存解决方案。
高性能计算:在高性能计算领域,对内存的需求也是巨大的。3D DRAM的高速度和大容量,将有助于提升高性能计算的效率和性能。
移动设备:随着移动设备的普及,对移动设备的内存需求也在不断增长。3D DRAM的小巧体积和大容量,使得它成为移动设备的理想内存解决方案。
物联网:在物联网领域,大量的设备需要实时处理和传输数据。3D DRAM的大容量和低功耗特性,使得它成为物联网设备的理想内存解决方案。
各大存储厂商都非常重视3D DRAM的研发,并将其视为未来内存市场的重要发展方向。他们正在积极投资和推进3D DRAM的研发,以满足不断增长的对高容量、高性能、小存储单元尺寸以及低功耗存储设备的需求。
自2019年以来,三星电子一直在进行3D DRAM的研究,并于同年10月宣布了业界首个12层3D-TSV技术。2021年,三星在其DS部门内建立了下一代工艺开发研究团队,专注3D DRAM领域研究。2022年,三星准备通过逻辑堆叠芯片SAINT-D解决DRAM堆叠问题,该设计旨在将8个HBM3芯片集成在一个巨大的中介层芯片上。2023年5月,三星电子在其半导体研究中心内组建了一个开发团队,大规模生产4F2结构DRAM。由于DRAM单元尺寸已达到极限,三星想将4F2应用于10nm级工艺或更先进制程的DRAM。据报道,如果三星的4F2 DRAM存储单元结构研究成功,在不改变制程的情况下,裸片面积可比现有6F2 DRAM存储单元减少约30%。
同年10月,三星电子宣布计划在下一代10nm或更低的DRAM中引入新的3D结构,旨在克服3D垂直结构缩小芯片面积的限制并提高性能,将一颗芯片的容量增加100G以上。今年早些时候,三星电子还在美国硅谷开设了一个新的R&D研究实验室,专注于下一代3D DRAM芯片的开发。
据TechInsights称,美光在2019年就开始了3D DRAM的研究工作。截止2022年8月,美光已获得了30多项3D DRAM专利。相比之下,美光专利数量是三星和SK海力士这两家韩国芯片制造商的两三倍。美光表示,3D DRAM正在被讨论作为继续扩展DRAM的下一步。
与当前的DRAM市场不同,3D DRAM领域暂时没有绝对的领导者。美光在3D DRAM技术竞争中起步较早,且专利数更多,三星和SK海力士可能会加快3D DRAM商业化进程,尽快地进入大规模生产阶段,以便更早地抢占市场。
目前三星和SK海力士能量产的最尖端DRAM采用的大概为12nm的工艺,考虑到越来越接近10nm,在未来的三到四年内,全新结构的DRAM芯片商业化几乎是一种必然,而不是选择。
本文转自媒体报道或网络平台,系作者个人立场或观点。我方转载仅为分享,不代表我方赞成或认同。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联系客服,我们作为中立的平台服务者将及时更正、删除或依法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