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材料产业是战略性、基础性产业,也是国际高科技竞争的关键领域。为贯彻落实区委、区政府工作部署,加快培育和发展通用新材料主导产业,建设上海先进制造业重要承载区、前沿技术转化首选区,进一步推进新型工业化、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特制定本行动方案。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以新发展理念引领通用新材料产业高质量发展。聚焦打造通用新材料科创高地和建设千亿级产业集群的目标,加强产业链与创新链、人才链、政策链、要素链的“五链联动”,坚持创新引领、集群培育、市场导向、绿色发展、数字赋能“五大原则”,全面提升产业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全力打造新材料科创和产业高地。
巩固提升先进化工材料、集成电路配套材料、先进金属材料、高性能纤维材料和绿色环保材料5大重点赛道,大力发展高性能工程塑料、电子级湿化学品、功能膜材料等战略关键材料,培育发展具备优异性能或特殊功能,在电子信息、生物医药、能源环保、航空航天等前沿领域具有广阔应用前景的未来材料。到2027年,构建创新体系完备、区域布局合理、上下游协同的通用新材料产业发展格局,工业总产值力争达到600亿元。在3-5个战略关键材料领域形成竞争优势,在1-2个未来材料领域取得突破。力争新引进亿元以上新材料项目超过15个,培育产值十亿级的行业龙头企业2家以上。
上游加强基础原材料研发,引入专业生产化学助剂、单体中间物的企业,支持开展基础材料合成成本降低等方面的研究,支持发展生物基材料,推动产业绿色可持续发展。
中游聚焦关键环节与技术,依托高纯试剂、电子气体等产业链关键企业集聚优势,大力发展集成电路产业配套。引进工程塑料、湿化学品、膜材料等领域的高端项目,培育发展战略关键材料。支持企业与科研机构合作,突破产品技术壁垒,开发新技术、新产品,助力企业发展。
下游加强企业间合作拓展应用领域,加强与新能源汽车、航空航天、电子信息、医疗康养等应用端的行业合作,开发具有特定功能的新材料产品,实现规模化应用。鼓励发展材料资源循环利用产业,推动产业绿色化发展。
(责任单位:区经委、区科委、区投促办)
(二)实施产业集群培育行动
先进化工材料。以杭州湾开发区为重点,深化奉贤化工新材料特色产业园市级特色产业园区建设,加强与上海化工区的联动合作,立足康达新材、金力泰、保立佳等重点企业形成的产业基础,持续壮大高端胶黏剂、功能性涂料、高性能树脂等领域产业集聚规模,以大韩道恩、尼伦化学等企业为核心,推动工程塑料、聚氨酯等领域形成产业集聚。
集成电路配套材料。以上海电子化学品专区为载体,以杭州湾开发区、工业综合开发区为重点,依托确信乐思、同创普润、康美特等企业,重点发力湿化学品、高纯靶材、电子气体、半导体封装材料等集成电路配套材料方向。支持企业发展先进制程集成电路配套材料,如6N级以上高纯靶材、G3级以上高纯试剂、深紫外光刻胶及配套试剂等,加快实现国产替代。推动同创普润新材料产业园项目落地,打造产业链生态拓展空间。
先进金属材料。以四团镇为重点,紧抓临港地区汽车工业、航空航天等产业配套机遇,发挥海亮铜业龙头企业引领作用,聚焦材料制造集成环节,大力发展能源金属材料、高强轻型合金、高温合金等。
高性能纤维材料。以工业综合开发区、四团镇为重点,以东方美谷、临港等周边区域产业联动发展为导向,依托西格里、榕融等重点企业,培育骐杰碳素等潜力企业,大力发展高性能碳纤维、无机纤维等,吸引下游光伏、电池、汽车、医疗器械、航空航天等高端制造企业加速集聚。
绿色环保材料。以柘林镇为重点,发挥周边地区化工材料企业集聚带来的原材料供应优势,以井上高分子、龙利得等为骨干企业,打造在包装、医疗、家居、农业等领域有广泛应用的可降解材料研发制造集聚地。
(责任单位:区经委、区投促办、四团镇、柘林镇、工业综合开发区、杭州湾开发区)
(三)实施产业精准招商行动
深化“以商引商”,鼓励企业积极引荐产业链关联项目、配套项目,依托工博会、进博会、中国新材料产业大会等大型活动平台,开展产业招商推介。
强化招投联动招商,深入推进“基金+基地+产业”。发挥财政资金撬动作用,完善对天使投资、种子期投资的容错机制,推动“投早、投小、投硬科技”,完善“拨投贷”联动模式,实现以投促引。
创新推进功能点招商。支持新材料产业孵化器围绕上下游布局,开展垂直孵化,加强“供应链+投资+运营”全方位孵化服务供给,依托中试基地产业服务功能,吸引上下游企业集聚。
重点聚焦产业链招商。瞄准世界500强企业、行业龙头企业、有发展潜力企业等开展精准招商,力争引进3个以上“填补空白”型和引擎型的重大项目。强化联动招商,围绕区内龙头企业、产业链关键企业、细分赛道优势企业开展上下游企业招募,壮大优势产业集群。
(责任单位:区科委、区财政局、区投促办、奉投集团)
(四)实施企业服务提质行动
坚持项目引领,构建“竣工一批、开工一批、储备一批、谋划一批”的产业建设项目滚动推进机制。加快推进阿拉丁、兰盛、安谱凯美等企业的一批重大项目建设,力争新投产项目5个以上。完善未开工项目协调处理机制,推动早开工、早投产。
完善全方位全周期全链条服务。加快构建覆盖从实验研究、中试到规模化生产的金融支撑体系,支持以股权投资形式围绕科技型企业、优势项目开展天使投资、创业投资,支持发展供应链金融及专利权质押贷款,扩大小微企业首贷、信用贷。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推进自主创新成果知识产权化。加大低效地块、低效企业改造提升和退出力度,加强能耗、土地、排放等指标统筹和综合平衡,确保优质项目落地。
(责任单位:区经委、区科委、区财政局、区规划资源局、区生态环境局、区市场监管局、区国资委、区投促办)
(五)实施产业成果转化行动
深化“揭榜挂帅”攻关机制,鼓励企业发布新材料需求,围绕产业链产品空白、技术堵点、进口卡点,布局10个以上技术攻关项目,形成5项以上攻关成果。在医疗卫生、新基建、先进制造等领域实施新技术新产品应用场景征集计划,强化应用场景供需对接,促进技术更新迭代、产品走向市场。
支持企业研发、生产首批次重点新材料,支持企业申请产品认证或取得行业准入资质,加快新材料研发创新突破和产业化应用示范。
实施“新材料前沿技术转化计划”。支持新材料企业联合高校、科研院所开展工艺研究、产品研发、项目孵化,畅通技术许可、技术转让、技术入股等成果转化渠道,促进前沿成果转化应用。
(责任单位:区发改委、区经委、区科委、区市场监管局)
(六)实施企业梯度培育行动
实施“新材料百强企业培育计划”,完善“抓大、育小、扶新”培育机制。推动构建“潜力企业+骨干企业+龙头企业”的企业库。加大初创企业、潜力企业关注力度,支持科研成果中试和转化,加速产业化进程及规模化示范应用,推动小微企业上规升级。加快培育15家以上制造业单项冠军、专精特新、高新技术企业等,大力推进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创新能力提升。鼓励重点企业强强联合、上市公司兼并重组,打造3家以上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行业龙头企业。
完善产业创新服务支撑。加大高能级创新平台在新材料领域的布局力度,支持产业园区、龙头企业、科研机构联合建设新型研发机构、概念验证中心、孵化器、中试基地等,全面提升新材料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能力。推动大型科研仪器设备、科技数据库等资源开放共享,降低创新创业成本,打造产业创新特色服务标杆。
(责任单位:区经委、区科委、区投促办)
(七)实施产业数字赋能行动
运用产业大数据、工业互联网、区块链、工业APP技术推进数字工厂、智能园区建设,支持企业数字化转型,加快研发设计、生产制造、营销服务、运营管理等全流程智能化升级。推动AI大模型、云计算等信息技术运用于新材料的结构设计、配方研发等,加速产业研发范式变革。推进绿色工厂、绿色园区、绿色产品等绿色体系建设,鼓励运用绿色环保的新设备新工艺开展生产活动,提升产业绿色安全低碳发展水平。加强产业质量和标准化建设,鼓励企业参与国际和国家标准制订。
(责任单位:区发改委、区经委、区市场监管局、区数据局)
(八)实施产业人才集聚行动
支持海外高层次新材料人才团队回国创业、转化成果,给予相应政策支持。支持新材料企业与高校院所联合设立校企联合研究中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产教融合创新转化平台等,开展多种形式的人才培养、技术开发、成果转化合作。支持高校面向新材料专业方向,设立工程硕博等人才培育专项、开设职业技能培训课程并纳入学历提升培养体系、推进校企“双师型”教学制度建设。支持高校院所科研人员以新材料专利作价入股,对承接转化成功的企业给予奖励。加大对新材料人才入选“滨海贤人”系列优秀人才等人才项目的支持力度。畅通新材料人才落户渠道。优先为符合条件的新材料人才提供人才安居房源等服务事项。
(责任单位:区人才局、区发改委、区科委、区人社局)
(九)实施产业品牌建设行动
顺应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趋势,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发展建设,深化新材料产业国际国内交流与合作。加强与长三角重点城市的资源共享、开放合作、人才交流。支持企业推动产业链优势环节和产品进入国际产业链供应体系,开拓国际市场,努力构建海外营销网络。支持企业走出国门,到境外设立研发机构,兼(并)购技术、招引人才,开展国际合作,提升国际化经营水平。支持国际、国内知名企业、研究机构在奉设立新材料研发中心和生产基地,高水平引进管理、技术、资源和人才。高水平举办通用新材料产业大会、颠覆性技术创新大赛、创新创业大赛等大型活动,扩大奉贤在新材料产业领域的国际影响力,擦亮“通用新材料”产业品牌。
(责任单位:区经委、区科委、区投促办、区服务业办)
(一)健全协同推进机制
发挥通用新材料专班作用,协调解决产业发展重大问题和共性困难,共同推进行动方案落实、重大项目建设、投入产出成效评价等。落实“链长”工作制,形成上下联动、左右协同、全区一盘棋的工作格局。建立行动方案传导和实施评价机制,各相关单位要按照行动方案明确的主要目标和重点任务,在土地开发征收、项目开工竣工等重要环节明确推进机制,抓好工作落实。加强与上级有关部门联动,做好政策信息沟通。发挥专家咨询委员会和专业咨询机构作用,为行业发展、重大工程、产业政策等提供咨询建议。
(二)加大政策资金支持
发挥好各级财政资金作用,落实新材料产业相关政策。精准政策靶向,加大对重点领域、重点项目和重点企业扶持力度。发挥产业基金、天使投资、创业投资基金等作用,引导社会资本加大新材料产业投资力度。
(三)营造优质产业生态
坚持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同向发力,持续提升产业发展环境。各街镇园区需全力提供全周期全流程服务,积极协调解决企业生产经营及项目建设问题,强化资源供给,加强政策宣贯推广,营造产业发展良好氛围,助推高质量发展。坚持“走出去”“引进来”相结合,鼓励支持新材料企业扩大国际交流合作,提升知名度与品牌影响力。
本文转自媒体报道或网络平台,系作者个人立场或观点。我方转载仅为分享,不代表我方赞成或认同。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联系客服,我们作为中立的平台服务者将及时更正、删除或依法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