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云岗:加速RISC-V产业落地的四点认识

来源:半导纵横发布时间:2025-07-17 15:15
RISC-V
人物
芯片设计
生成海报
包云岗
中国开放指令生态(RISC-V)联盟秘书长
RISC-V的开放性,能催生新商业模式。

今日,2025中国RISC-V峰会上,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副所长、中国开放指令生态RISC-V联盟秘书长,北京开源芯片研究院首席科学家包云岗指出,当前RISC-V产业落地需迫切解决的问题,并且表示开源不代表低质量,开源完全可以做出产品级的交付。

目前,RISC-V在全球蓬勃发展,SHD Group预测2030年全球市场规模将达到927亿美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47.4%。并且中国在RISC-V市场的发展中成为中坚力量。据RISC-V基金会预测2021年到2027年,中国RISC-V内核将占据全球出货量的50%。

包云岗表示,当前RISC-V产业落地需迫切解决多个问题:

产品与解决方案方面,市场上真正有竞争力的RISC-V芯片还很少很少,雷声大雨点小,目前有性能功能对标RK3588的芯片,价格便宜25%。

工具箱方面,RISC-V软硬件工具箱还不够丰富,要尽快达到“多、快、好、省”的效果。目前 OpenEuler软件包中,x86/ARM达到30000个,RISC-V不足3000个。

人才方面,从芯片设计、验证、解决方案、技术支持等各个层次人才均不足,教学、资料、培训、认证等需加强,需要大批量、各层次人才。

标杆案例方面,急需通过标杆案例建立行业信心,出现规模化部署RISC-V高端芯片案例(服务器芯片、AI芯片等)。

基于以上情况,包云岗谈了对于RISC-V产业落地的几点认识。首先,若仅用于原位替代ARM,并未真正发挥RISC-V开放性与可定制化的优势。其次,RISC-V的开放性,使能开源实现和开源工具链,能结构性降低成本,催生新商业模式。此外,RISC-V的可定制化,使能软硬件协同极致优化,结合敏捷开发降低开发门槛,催生新模式。最后,AI推理的算力需求呈现新特征,RISC-V+AI将成为未来新组合。

对于RISC-V如何结构性降低成本,包云岗举了一个生动的例子。以研发一款量产10万颗的64核服务器芯片为例,开发成本约7.5亿人民币,IP授权费用与版税约2.5亿人民币,占三分之一。基于开源的联合开发模式,为企业节省2.5亿研发费用(降低33%)。可以让企业把这些钱用在其他领域,做更好的创新解决方案。这就是RISC-V带来的新机会。

目前,开芯院已经提供了三套“香山”开源计算子系统,CPU核包括南湖、昆明湖;片上网络包括珠江、温榆河,它们排列组合可以形成不同的产品。

目前处理器领域组合包含处理器核、片上网络以及外围平台。昆明湖V2在性能上达到了15分/GHz,如果部分编译优化之后可以达到18.5分/GHz,功能上对RVA23全面支持,同时也支持虚拟化。

包云岗透露,最新一代架构昆明湖 V3 已进入探索阶段。该架构以单核 22 分 / GHz 为目标,目前在模拟器上已实现 20.1 分 / GHz,虽与目标存在差距,但预计在未来半年借助合作伙伴的支持可达成目标。此外,V3 在安全性能方面也进行了增强。

包云岗强调,开源不等于低质量,完全可以实现产品级交付。

本文转自媒体报道或网络平台,系作者个人立场或观点。我方转载仅为分享,不代表我方赞成或认同。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联系客服,我们作为中立的平台服务者将及时更正、删除或依法处理。

评论
暂无用户评论
icon
最新资讯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