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RISC-V生态大会运营商分论坛在北京召开。RISC-V工委会副秘书长、上海海思RISC-V首席专家张涛在大会上发表了题为“面向IOT的RISC-V软硬件创新协同与生态共促”主题演讲。
张涛首先介绍了RISC-V生态的发展现状。他指出,RISC-V作为开放精简指令集架构的代表,凭借其开放、免费授权、自由使用和修改的特性,在全球范围内赢得了广泛的关注和认可。特别是在物联网(IoT)领域,RISC-V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使其非常适合AIoT类产品,成为企业自主创新技术路径的重要选择。然而,尽管RISC-V生态力量庞大,但在国内仍面临着一些挑战,如“拿来主义”严重、产业影响力弱以及自由扩展指令集导致的碎片化风险等。因此,稳固RISC-V在中国的基本盘,充分发挥物联网作为中国RISC-V产业基础的优势,共同推动RISC-V生态的繁荣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在分享RISC-V物联网领域的产业实践时,张涛介绍,围绕价值场景,海思深耕MCU/IoT领域,围绕A²MCU、星闪IoT、智能穿戴、广域物联、显示交互等推出了多款基于RISC-V架构的芯片产品。
同时,海思还积极参与RISC-V标准生态体系的建设,与业界伙伴共同推动RISC-V指令集架构、基础软件以及行业应用的发展。他指出,RISC-V生态体系架构包括指令集架构、基础软件以及行业应用三个层次。在指令集架构领域,海思根植于RISC-V的基础安全能力,携手伙伴共建全场景可信生态;在基础软件领域,海思积极推动围绕RISC-V+OpenHarmony的开源开放的软硬件生态,通过RISC-V的创新驱动与开源鸿蒙的能力加持,与产业伙伴一起通力合作,实现芯软协同和生态共促;在行业应用领域,海思围绕价值场景打造标杆用例,积极推动RISC-V在消费电子、智慧家庭以及汽车电子等领域的广泛应用。
最后,张涛特别介绍了工委会“RISC-V 2030百城千业”行动计划。该计划旨在通过百城千业的广泛应用,推动RISC-V在中国的深入发展和普及。他强调,加强顶层设计、完善RISC-V生态体系架构和关键要素的建设对于RISC-V的长期发展至关重要。同时,也需要加强与地方政府、行业协会以及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合作,共同推动RISC-V技术的研发和应用。
本文转自媒体报道或网络平台,系作者个人立场或观点。我方转载仅为分享,不代表我方赞成或认同。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联系客服,我们作为中立的平台服务者将及时更正、删除或依法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