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首个电驱动钙钛矿激光器问世

来源:半导纵横发布时间:2025-09-01 17:32
高校
技术进展
生成海报
这种集成式激光器包含可高效耦合的两个光学微腔。

近日,浙江大学光电科学与工程学院狄大卫教授、邹晨研究员和赵保丹教授团队研制了世界上第一个电驱动钙钛矿激光器。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自然》。邹晨是论文第一作者,狄大卫/邹晨/赵保丹为论文通讯作者,第一完成单位为浙江大学光电科学与工程学院、极端光学技术与仪器全国重点实验室以及海宁国际联合学院。

激光器种类繁多,其中半导体激光器是信息技术领域的重要光源,但其传统制造工艺通常工序复杂且成本高昂。当前,钙钛矿半导体、有机半导体和量子点等新型激光材料展现出显著优势。它们可通过溶液法制备,不仅加工成本相对较低,而且更容易集成到可大规模量产的硅基光电子平台上。在这些材料中,钙钛矿半导体因其发射光谱可调(可实现各种色彩),且在光泵浦(即光驱动)条件下能实现极低的激光发射阈值,具有十分优异的技术前景。

驱动激光器工作所需的外部能量源主要包括电和光两种形式。过去十余年间,全球学者在光驱动钙钛矿激光方向取得了系列重要进展,然而,光驱动通常需要借助体积庞大的外部光源(如脉冲激光器),它使器件的适用范围十分有限。研发电驱动钙钛矿激光器,是钙钛矿光电子学领域一直以来的最大挑战,也是全球众多科研团队共同追寻的目标。

为了实现电驱动激光发射,该研发团队发明了一种集成式的双腔结构,将高功率微腔钙钛矿LED子单元与高质量单晶钙钛矿微腔子单元紧凑地集成在同一器件中。该器件将微腔钙钛矿LED在电激励下产生的大量光子高效地耦合到第二个微腔中,并激发单晶钙钛矿增益介质,产生激光。

电驱动钙钛矿激光器结构

这种集成式激光器,包含可高效耦合的两个光学微腔(耦合效率达82.7%)。在电脉冲下,微腔钙钛矿LED子单元产生约2.5×10(4)mW/cm(2)的峰值辐射功率密度,相当于约2.0×10(5) W/sr/m(2)的超高辐亮度。这个光功率被有效传递到单晶钙钛矿微腔中,并支持激光发射。

电驱动钙钛矿激光器性能

这种新型半导体激光器已经展现出重要的技术潜力。在电激发条件下,钙钛矿激光器的激光阈值为92A/cm(2),比当前最好的电驱动有机激光器还要低一个数量级,且表现出较好的稳定性,并能在36.2 MHz的带宽下实现快速调制。

这一突破解决了长期困扰业界的难题——此前光驱动钙钛矿激光依赖庞大外部光源,适用范围受限,而电驱动版本更易集成到硅基光电子平台。电驱动钙钛矿激光器可用于光学数据传输等多种应用场景,还可用作集成光子芯片和可穿戴设备中的相干光源。团队发现,该器件能在36.2 MHz带宽下通过电脉冲进行快速调制。这种调制速率是通过减小器件有效面积以实现最小电阻电容(RC)常数,并使用硅衬底改善散热实现的。

在未来,团队还需要克服微腔钙钛矿LED子单元纳秒级的自发辐射寿命限制,以实现器件的GHz级高速运行。下一步研究工作的关键是从当前的“集成式泵浦”架构过渡到更为简洁的激光二极管结构,并将推动这种新型半导体激光技术的实际应用。

本文转自媒体报道或网络平台,系作者个人立场或观点。我方转载仅为分享,不代表我方赞成或认同。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联系客服,我们作为中立的平台服务者将及时更正、删除或依法处理。

评论
暂无用户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