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证监会官网信息显示,人形机器人研发企业宇树科技已于11月10日正式完成上市辅导,目前进入辅导验收阶段。本次辅导由中信证券担任辅导机构,意味着公司距离递交招股书又近一步。
自今年7月中旬启动上市辅导以来,宇树科技已经完成多项前置工作,包括公司更名——将原名中的“杭州”行政区划去除,以适应上市要求和全国化品牌布局。根据公司9月2日发布的声明,其预计将在10月至12月期间正式提交IPO申报文件,并同步披露更为详尽的财务数据。完成辅导验收后,招股书提交工作将正式启动。
业内人士指出,若此次上市顺利推进,宇树科技的IPO有望成为近年来中国规模最大、关注度最高的本土科技企业上市项目之一。
对于宇树科技的上市,王兴兴曾表示“在推动一些中规中矩的上市流程,某种意义上一直把公司上市当作去学习和成长的过程,就比如说面对中考、高考,我觉得这是企业迈向更成熟的管理,更成熟的运营,一个阶段性的事情,也是对我们过去 9 年多时间的一个交代,也是对股东的一个交代。”
据宇树科技披露,2024年四足机器人、人形机器人和组件产品的销售额分别占约65%、30%和5%。其中,约80%的四足机器人被应用于研究、教育和消费领域,而剩余的20%则被用于工业领域,如检查与消防。人形机器人完全用于研究、教育和消费领域。
宇树科技从成立以来,先后推出了XDog、Laikago、AlienGo、A1、Go1、B1、Go2、B2等系列的四足机器人产品。2023年开始,公司先后推出了H1、H1-2、G1人形机器人产品。
10月19日,宇树科技推出以Unitree Go2生态为核心的四足机器人实训平台,构建 “仿真-上机-竞赛-实训项目”一体化教育体系,覆盖具身智能机器人技术全链条培育。
10月20日,宇树科技发布新一代人形机器人H2,身高180cm、重70kg,配备31个关节,较前代R1机型关节数量提升19%。H2首次加入仿生人脸设计,可完成舞蹈、武术表演及服饰走秀等拟人化动作,
王兴兴曾透露,2020年开始,宇树科技就在盈利,2024年的营业收入超过10亿元。2025年第一季度,宇树科技工业巡检机器人订单同比增长220%。
《人形机器人产业研究报告》预测,2024年中国市场规模约27.6亿元,2026年突破百亿,2029年将达750亿元,占全球总量的32.7%,位居世界第一;到2035年,中国市场规模更有望攀升至3000亿元。这一增长背后,是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养老陪护需求、制造业升级对智能生产的渴求,以及消费端对家庭服务机器人的期待。
成本下降则为市场爆发按下“加速键”。高盛测算显示,单台人形机器人制造成本已从2023年的5万-25万美元降至2024年的3万-15万美元,降幅达40%。随着量产规模扩大,成本还将进一步下降——参考汽车行业的“赖特定律”,人形机器人累计产量每增加一倍,生产成本就会下降15%。
人形机器人的快速发展,离不开政策与技术的双重支撑。国内层面,2023年工信部印发的《人形机器人创新发展指导意见》明确目标:2025年实现整机批量生产、关键技术突破,2027年形成安全可靠的产业链;北京、上海、深圳等多地也出台政策,组建创新中心、布局研发资助。国外方面,日本、韩国、欧盟、美国均将人形机器人纳入国家战略,日本2022年投入超9亿美元研发资金,欧盟通过“地平线欧洲”计划提供近2亿美元支持。
技术成熟度则为行业筑牢根基。硬件上,动力电池、行星减速器、无框力矩电机等核心零部件已接近成熟,为人形机器人的运动控制、环境感知提供基础;软件上,大模型的爆发让机器人“更聪明”——英伟达的GROOT基础模型、达闼的RobotGPT,能让机器人理解自然语言、自主规划任务,甚至通过多模态融合(文本、语音、视觉)实现类人交互。比如搭载盘古大模型的乐聚夸父机器人,已能自主完成从场景理解到任务执行的全流程操作。
本文转自媒体报道或网络平台,系作者个人立场或观点。我方转载仅为分享,不代表我方赞成或认同。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联系客服,我们作为中立的平台服务者将及时更正、删除或依法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