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9日晚间,维信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维信诺”)发布重磅公告:公司拟定向发行4.19亿股给合肥建曙投资有限公司(合肥市蜀山区国资平台),发行价7.01元/股,募资金额最高29.37亿元。
一旦发行完成,维信诺控股股东将变更为合肥建曙投资有限公司,实际控制人将变更为合肥市蜀山区人民政府。
这也意味着,合肥国资将入主这家国产OLED面板龙头。维信诺始于清华大学OLED项目组,先南下昆山实现产业化,又在固安、霸州、合肥、成都、广州等地落地生根,在推动OLED产业发展的同时,也在前瞻性谋划布局Micro-LED产业。
而七年前维信诺六代线南下入肥,今日终于结出果实。“合肥-京东方”的经典叙事,有了新一番。
1996年,刚刚拿到清华大学博士学位两年的邱勇,决心挑战跨学科前沿课题——有机电致发光(又称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splay)显示技术。
邱勇眼光是独到的——1996年距离1987年邓青云发现OLED双层器件结构还不到10年,彼时CRT盛行,LCD才刚刚崭露头角,全球研发OLED的热潮方兴未艾。
邱勇是典型“三清学霸”,后来成为清华大学党委书记。但在1996年,32岁的邱勇刚刚开始“拓荒之旅”,成立清华大学OLED项目组时,手下只有一名本科生,实验室里只有一台“二手”旧设备。
现任维信诺董事长张德强是最早进入清华大学OLED项目组的人之一,他也是邱勇的第一个博士生。但开局之艰难,张德强记忆犹新:
“蹬着辆半旧的自行车,天天校内校外地跑。做实验没材料,就去其他单位借,没清洗设备,就去外面借超声波发生器,洗完拿回来再借红外灯烘干。食堂也不去,就在实验室里啃面包。”
1996年,项目组点亮了中国大陆第一款OLED试验片。
2001年12月,维信诺成立,一开始是一家新型显示整体解决方案创新型供应商。
张德强后来被称为“光头强”,跟OLED项目组的产业化有关。
他在接受《中国科学报》采访时说:
“2006年12月28日,邱勇老师(维信诺创始人)正式确定让我去做市场。当时激情勃发,我就去剃了个光头,效仿先贤事业不成、誓不蓄发。”
当年,全世界知名的OLED研究小组里都有一个光头,例如日本山形大学的城户淳二教授就是OLED界的光头典范。
OLED依据驱动方式不同,可分为PMOLED(无源驱动OLED)和AMOLED(有源驱动OLED),前者易,后者难。
维信诺的产业布局一开始集中在江苏昆山。
维信诺的第一条PMOLED产线(也是中国大陆第一条)是在昆山大规模投产的,时间是2008年;在那之后,维信诺开始切入AMOLED的技术开发、中试和量产工艺集成,第一条AMOLED中试生产线(2010年)和第一条5.5代AMOLED产线(2014年)也都是在昆山建成。
但在那之后,维信诺开始北上布局京津冀。维信诺在2010年上市,五年后,西藏知合资本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西藏知合”)成为维信诺的控股股东。西藏知合背后,是河北地产商人、华夏幸福创始人王文学。
2018年,国内首条第六代全柔AMOLED生产线在河北固安启动运行,位于霸州的维信诺AMOLED模组生产线也建成投产。
然而,就在河北固安六代线运行的同一年,维信诺在合肥也成立了一家新公司——合肥维信诺科技有限公司(下称“合肥维信诺”)。
维信诺六代线开始南下合肥。
合肥国资对维信诺的布局并非一蹴而就。
2018年,安徽新型显示产业链产值刚刚突破1000亿元。从2008年引入京东方开始,合肥发展新型显示产业已逾十年。
十年前,合肥决意引入京东方6代TFT-LCD产线,把地铁项目暂停腾出钱支持京东方的故事早已在业界流传。但LCD可能未必是终局,与 LCD 相比,AMOLED 显示具有对比度高、响应快、色彩展现更为逼真、更易于薄形化和柔性化等优势,逐渐进入智能手机、大屏幕电视等应用市场。
维信诺六代线入肥,是“第三代显示技术”的京东方逻辑重现,旨在进一步完善合肥新型显示产业结构,巩固合肥在显示领域的引领地位。
实际上,合肥国资一开始就深度参与。合肥维信诺成立不到三个月,就引入三位合肥股东,分别为合肥合屏投资有限公司、合肥芯屏产业投资基金和合肥兴融投资有限公司。
三家公司背后,均是合肥市国资委。此时,维信诺在合肥维信诺中的股权比例为18.18%,排在三家合肥国资公司之后。
2018年底,维信诺在合肥启动第六代全柔AMOLED生产线建设,两年后生产线就点亮,展示出惊人的“合肥速度”。
据张德强回忆,产线建设过程有很多让人印象深刻的事情。他提到,2020年疫情突来,境外专家来华不畅,在有关部门的协调下,合肥维信诺得以实现省内唯一的包机举措(运送境外专家)。
合肥六代线点亮之后,合肥国资与维信诺(合肥维信诺的母公司)渐行渐近。
2021年,维信诺控股股东西藏知合与合肥市国资委旗下(合肥市蜀山区国资平台)的合肥建曙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建曙投资”)签署协议,转让其持有的11.70%公司股份。西藏知合持股比例从30.13%降至18.43%。
这意味着,代表合肥国资的建曙投资及其一致行动人(包括董事长兼总经理张德强等核心管理层)的合计持股比例达到21.33%,以微弱优势超越西藏知合。
合肥国资持股维信诺后,维信诺变更为“无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状态”。
在那之后,双方的合作曾经出现过“1.0版本”。维信诺曾在2022年年底发布重大资产重组预案,计划向合屏公司、芯屏基金、兴融公司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购买其所持有的合肥维信诺40.91%股权,交易价格为60.98亿元。
如果顺利完成收购,维信诺将成为合肥维信诺第一大股东。
显示面板本来就是重资产行业,企业与地方国资成立合资公司建设产线,待产线建成投产后,地方国资择机退出,实现“面板企业融资+地方政府招商引资”的双赢,这也是面板行业的通行做法。
然而,最终资产重组“闯关”失败,该“版本”合作未能实现。
2024年底,合肥国显科技有限公司(下称“合肥国显”)成立。该公司将负责合肥国显第8.6代AMOLED生产线项目的投资、建设及运营。项目总投资550亿元。作为全球首条搭载无FMM技术(ViP)的高世代AMOLED生产线,该项目的快速推进标志着ViP技术向大规模量产迈进一大步。
值得注意的是,“第8.6代AMOLED线”的前置title,是“合肥国显”。在合肥国显公司,合肥鑫城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和合肥健翔投资有限公司共占股80%,维信诺仅占股20%。
至2025年11月,另一个“版本”的剧情终于浮出水面——资金充裕的合肥国资强势出手——维信诺拟定向发行4.19亿股给建曙投资——一旦发行完成,合肥国资将入主维信诺,公司控股股东将变更为合肥建曙投资有限公司,实际控制人将变更为合肥市蜀山区人民政府。
公开资料显示,合肥建曙成立于2021年,是合肥市蜀山区城市建设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全资子公司,由合肥市人民政府间接持有100%的股权。合肥建曙的主营业务为研发、生产、销售OLED小尺寸、中尺寸显示器件。
这也意味着,七年前维信诺六代线的入肥,终于结出大果实。合肥国资长袖善舞,以新型显示产业为抓手,拿下两条AMOLED生产线和国产OLED面板龙头公司的控制权
今年8月,合肥国显第8.6代AMOLED生产线项目主厂房顺利封顶。
11月10日,维信诺复牌首日大涨10%,报9.32元/股,市值130亿元。
张德强曾经说,维信诺要通过未来10年的努力,成为全球新兴显示行业的领导者。一旦成真,此役一定会成为“合肥-京东方”故事的新番。
本文转自媒体报道或网络平台,系作者个人立场或观点。我方转载仅为分享,不代表我方赞成或认同。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联系客服,我们作为中立的平台服务者将及时更正、删除或依法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