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半导体产业竞争正聚焦于核心制造技术的突破,三星电子近期宣布加大对极紫外线(EUV)光刻技术的投资力度,计划为内存业务新增5个EUV系统、为代工部门添购2个高数值孔径(高NA)EUV工具。此举不仅是三星针对DRAM与高带宽内存(HBM)下一代产能扩张的关键布局,更使其在行业预期的“内存超级周期”中占据先发位置。
据报道,三星此次投资的核心方向之一,是为内存业务部署5个全新EUV系统,并搭建专用生产线。这一调整解决了此前三星平泽工厂“内存与代工产线共享EUV工具”的问题——新计划明确内存部门将独家使用这5个EUV系统,通过设备专属化实现生产流程的聚焦,进一步提升内存制造的效率与良率稳定性。
从技术应用来看,这5个EUV系统将同时支撑传统DRAM与尖端HBM的生产。在人工智能产业驱动下,HBM作为AI芯片的核心配套组件,已成为半导体“军备竞赛”的关键领域,而传统DRAM也面临数据中心、消费电子等市场的增量需求。三星通过专属EUV产线的搭建,可更灵活地应对两类内存产品的产能调配,为后续市场需求爆发做好准备。
与内存业务同步,三星为代工部门新增的2个高NA EUV工具,将重点服务于2纳米芯片制造工艺。据业内人士透露,这两台高NA EUV设备(ASML最新款Twinscan EXE:5200B)的部署已初步确定方向:一台将落地韩国华城校区,另一台的最终去向则取决于北美主要客户的新订单情况,不排除落户美国德克萨斯州泰勒工厂的可能。
从时间线来看,这两台高NA EUV设备的交付节奏已明确——据《中央日报》报道,三星此次投资约1.1万亿韩元收购该设备,首台预计2025年底到位,第二台将于2026年初交付。值得注意的是,这是三星在华城校区完成高NA EUV有限研发部署后,首次将该技术应用于规模化量产,标志着其代工业务在先进工艺上的推进进入实质阶段。
此次EUV投资的资金规模相当可观。根据行业公开数据,一台标准EUV工具的成本约为3000亿韩元(折合2.12亿美元),而高NA EUV设备因技术更先进,单价高达5500亿韩元。以此计算,三星此次为5个标准EUV系统(内存业务)与2个高NA EUV工具(代工业务)的总支出约为2.6万亿韩元,其对先进制造技术的投入力度可见一斑。
三星的激进投资,与行业竞争格局密切相关。目前,全球内存巨头SK海力士已明确计划在2026年前提升EUV产能与DRAM产量,作为直接竞争对手,三星需通过同步加码保持市场竞争力。此外,行业普遍预期“内存超级周期”即将到来——随着AI、数据中心、新能源汽车等领域的需求增长,内存芯片的供需关系将逐步转向紧平衡,此时加大产能与技术投入,成为三星抢占周期红利的关键策略。
从三星的产品规划来看,高NA EUV技术将成为其跨业务线创新的核心支撑。在代工业务端,该技术将用于2纳米节点量产,有望帮助三星承接高端芯片代工订单——业内传闻,特斯拉价值22万亿韩元的AI6半导体项目可能成为其潜在合作对象;在内存业务端,高NA EUV将支撑垂直通道晶体管(VCT)DRAM与第六代HBM4的研发,目前三星HBM4的数据速率已达到11 Gbps,与SK海力士的技术差距持续缩小。
此外,三星在10月14日圣何塞半导体会议上还公布了下一代HBM4E的计划,目标将每引脚数据速率提升至13 Gbps。从HBM4到HBM4E的路线图推进,再到高NA EUV技术的落地,其正通过技术协同构建内存产品的竞争壁垒。
据《韩国经济日报》(Hankyung)分析,此次高NA EUV的大规模投入,标志着三星资本支出战略的重大转变——在过去两年,受全球半导体行业下行周期影响,该公司曾一度抑制资本开支,而当前的激进投资,既是对行业复苏的判断,也是对自身制造能力的重新信心。更值得关注的是,三星计划在1.4纳米节点就部署高NA EUV技术,这一进度有望领先台积电,成为其在先进工艺竞争中的重要筹码。
三星的动作并非个例,目前英特尔、SK海力士等行业巨头也已启动高NA EUV的部署。不过,与其他企业不同,三星将该技术同时应用于代工与内存两大业务,这种“逻辑+内存”的协同布局,更凸显了其整合技术资源、推动全产业链创新的战略意图,也为全球半导体制造格局注入了新的变量。
本文转自媒体报道或网络平台,系作者个人立场或观点。我方转载仅为分享,不代表我方赞成或认同。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联系客服,我们作为中立的平台服务者将及时更正、删除或依法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