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凯来本次发布惊喜在:万里眼!

来源:半导体产业纵横发布时间:2025-10-15 20:09
设备
EDA
生成海报
万里眼新一代超高速实时示波器,带宽突破90GHz,位居全球第二,国内第一。

本次新凯来没有新品发布,更没有光刻机发布。本次惊喜来自于新凯来两家子公司。

最为亮眼的是万里眼,本次全球首次亮相,发布了系列电子测试测量产品,其中高端示波器达到90GHz,全球第二,国内第一。另一家子公司启云方,首次向业界发布了两款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国产电子工程EDA设计软件,目前已有超过2万名工程师使用。

新凯来子公司万里眼全球首发自研新一代超高速实时示波器

万里眼全球首发了自主研发的新一代超高速实时示波器,带宽突破90GHz,将国产示波器性能提升到500%,实现多代产品的跨越,超越众多西方厂商,位居全球第二,国内第一。

图片

示波器是电子信息、半导体集成电路等技术密集型行业发展中不可或缺的工具,被认为是工程师的“火眼金睛”。但长期以来,国产仪器的性能远落后于行业国际领先水平,目前国际上的高端示波器带宽达到60GHz以上,最高可达110GHz,而国产示波器最高带宽为 8GHz-18GHz,整体技术性能与海外存在代差,指标相差极大。

图片

此前,西方国家通过瓦森纳协议,自1996年起将高端仪器作为管制对象,美国至今禁止向中国提供带宽 60GHz以上的实时示波器,1500多家中国企业、科研院所和大学被纳入管制清单。高端电子测量仪器已经成为卡脖子技术,而示波器作为电子领域的最基础的测量仪器,如今面临着三个巨大的挑战:

  • 供给挑战,以AI芯片为例,7nm及以下工艺智算芯片的高速接口测试需要带宽60GHz到90G以上的实时示波器,西方最高端的示波器已经达到110GHz,中国市场因为美国的出口管制,无法获取到60GHz以上的实时示波器。中国先进半导体行业的发展面临着高端仪器无法供给的困境。

  • 效率挑战,以常见的高速接口测试为例,速率每提升一倍,测试复杂度会增加15倍甚至更高,极大影响研究开发进展。

  • 体验挑战,更复杂的测试场景意味着对于屏幕体验、交互体验以及图形细节越来越高的要求,传统按键交付的示波器难以满足需求。

图片

万里眼产品战略覆盖三大领域:无线、电子、数字。其中无线领域包括射频微波测量仪器,如信号与频谱分析仪、矢量信号发生器、超导量子测控系统;电子领域包括基础测量仪器,如高速实时示波器、集群数字化仪;数字领域包括网络测试仪器,如通算网络测试仪、智算网络测试仪等。

图片

此次发布的新一代超高速实时示波器实现了三个突破,第一,超强性能,带宽突破90GHz,将国产示波器性能提升到原有水平的500%,打破了西方国家对中国的封锁。在性能提升方面,90GHz的测试带宽可面对112Gbps甚至224Gbps的高速信号,能清晰捕捉每一处模型细节,快速还原信号升降;采样率能够达到每秒2000亿次(200GBps),可精准捕获一闪而过的脉冲;其最大存储器深度为4Gpts,是同级别业界的2倍。第二,超高智能,作为全球首个超高速智能示波器,将测试效率提升百倍。万里眼全球首创智能参数寻优功能,专用模型可在10分钟之内遍历万种配置,快速锁定更优点,极大提升效率;还研发出智能噪声抑制功能,将示波器的噪声降到极致,让微弱信号的测试成为可能。第三,超级体验,作为全球首个全面屏示波器,用智能终端式交互体验,一“触”即会,如同为工程师打造了“千里眼”、“顺风耳”,帮助他们看得清、测得准,加速技术与产品的创新。万里眼超高速实时示波器还是全球首个全面屏示波器,把示波器当手机造。去除实体按键,采用18.5寸的超大面积屏幕,可视区域比行业水平提升30%以上。采用东方美学设计,在业界首次采用了航空级全铝合金架构,并基于超大屏幕打造了创新的自然交互系统,支持单指拖拽、双指缩放、三指收纳。

图片

万里眼超高速实时示波器采用全新“慧眼”架构,包含T级数据采购平台、超强算力平台、智能数据平台。T级实时数据采集平台:业界最领先的3.2Tbps实时处理性能,精准还原皮秒级的波形细节。超强算力平台:业界首次将服务器级别的算力引入到示波器,32核通用处理器性能高达业界4倍以上,可扩展的AI算力达到300+ TFLOPS,还支持100GE光口,可进行云端扩展。智能数据平台:在本地算力支持下,将传统数据分析升级为智能分析,大幅提升测试效率。

万里眼实时示波器通过中国计量科学院的计量溯源,在中国唯一拥有80GHz带宽示波器校准CNAS资质,同时主动融入全球标准,全力支持中国制定全球领先标准,参与GPMI、HSMT等的标准生态建设。

新凯来另一子公司启云方首发两款电子工程EDA设计软件

图片

新凯来另一子公司启云方首次向业界发布了两款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国产电子工程EDA(原理图和PCB)设计软件,填补了国产高端电子设计工业软件技术空白。今天发布的EDA相关产品目前已投入市场,已有超过2万名工程师使用,目前下游市场反馈良好。

本文转自媒体报道或网络平台,系作者个人立场或观点。我方转载仅为分享,不代表我方赞成或认同。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联系客服,我们作为中立的平台服务者将及时更正、删除或依法处理。

评论
暂无用户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