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endForce最新研究指出,未来两年AI基础设施将主要聚焦于高性能推理服务。由于传统大容量HDD硬盘严重缺货,CSP越来越多地从NAND Flash供应商采购,这推动了专为推理AI设计的近线SSD的需求,满足了市场迫切的需求。
NAND 闪存供应商正在快速验证并采用近线 QLC NAND 闪存产品,以弥补供应缺口。QLC 技术能够以更低的成本提供更高的存储密度,这对于满足大容量需求至关重要。供应商也在增加 QLC SSD 的产量,预计到 2026 年,产能利用率将稳步增长。随着推理 AI 工作负载的扩展,这种需求可能会持续到 2027 年,导致到 2026 年企业级 SSD 的供应紧张。
TrendForce 指出,为了提升近线 SSD 在 AI 存储领域的竞争力,更好地替代 HDD,未来产品将以提升容量和降低价格为重点。厂商正在研发新的近线 SSD,旨在容量超越主流 HDD,提供更佳的成本效益,并大幅降低功耗。
另一组由三星和Kioxia领导,专注于XL-Flash和Z-NAND等存储级内存技术。这些技术为HBM提供了更经济的替代方案,旨在吸引更广泛的客户。
TrendForce强调,技术路线的竞争,正推动NAND Flash超越传统存储,与AI运算更深度的结合,预示着未来NAND Flash的应用将更加多元。
同时,摩根士丹利认为,主要云服务提供商已开始与供应商讨论2026年AI NAND和潜在近线SSD的大宗订单,显示出市场对未来需求的强烈预期。
AI时代的到来催生了NAND存储技术的持续创新。QLC闪存的近线SSD因其更高的存储密度和更低的成本,成为取代数据中心中近线硬盘的可行方案。摩根士丹利预计,供应商将在2025年底推出NL SSD(近线SSD)产品,其成本将显著低于现有主流QLC SSD。其初始定价约为每GB 0.04-0.05美元,远低于主流eSSD的0.09美元/GB,旨在替代存储服务器中的NL HDD。Solidigm、KIOXIA和YMTC等厂商正在积极开发NL SSD解决方案。当eSSD每GB价格降至HDD的3倍以下时,采用eSSD将更具成本效益。
在线存储:在线存储指存储设备和所存储的数据时刻保持“在线”状态,可供用户随时读取。
离线存储:离线存储一般是用于归档、备份用途,主要用于满足合规、防灾等方面的需要。离线存储的数据不常被调用,一般远离系统应用,原则上会有较低的存储成本,但相应的,访问的时延也会激增。
近线存储:定位于在线存储和离线存储间的应用场景,就是指那些并不是经常用到,或者访问量并不大的数据存储在性能较低的设备上。
从网络基础设施角度看,数据中心、企业内的主流网络是25~100G,一两块SSD就能够跑满整个网络带宽,配置更多的SSD只是扩展了容量,性能则完全浪费。在当前主流QLC SSD与硬盘之间,规划一种目标性能、功耗低于前者,但单位容量性能仍明显高于后者的SSD,更适合承担主流近线存储场景的任务。近线SSD只需要提供当前主流SSD几分之一甚至十分之一的性能,都不会在当前主流网络设施内出现性能瓶颈,但可预测性能依旧优于硬盘阵列甚至混闪几个数量级。
近线SSD概念的出现,改善了目前主流QLC SSD全闪阵列与混闪阵列之间成本落差过大的问题,并彻底解决混闪在部分温存储场景中性能不足的窘境,构建出新的存储分层图景。近线存储场景消耗的存储空间巨大,也为SSD的未来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天地。
TrendForce表示,由于全球主要HDD制造商近年未规划扩大产线,无法及时满足AI刺激的突发性、巨量储存需求。目前NL HDD交期已从原本的数周,急剧延长为52周以上,加速扩大CSP的储存缺口。北美CSP早已规划于温数据应用扩大采用SSD,但因为这波HDD缺口严峻,CSP甚至开始考虑于冷数据采用SSD,然而,要迈向大规模部署须先解决成本和供应链的双重挑战。
本文转自媒体报道或网络平台,系作者个人立场或观点。我方转载仅为分享,不代表我方赞成或认同。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联系客服,我们作为中立的平台服务者将及时更正、删除或依法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