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基金再度减持北方华创,持股比例降至5%以下

来源:半导纵横发布时间:2025-09-17 17:39
大基金
设备
生成海报
国家集成电路基金持有公司不再是北方华创持股5%以上的股东。

北方华创发布公告称,公司于近日收到国家集成电路基金出具的《关于股东减持至5%以下的告知函》和《简式权益变动报告书》,获悉国家集成电路基金于2025年7月28日至2025年9月15日期间通过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减持公司股份2,591,853股,占公司目前总股本724,088,670的0.357947%,因2023年11月22日至2025年9月15日期间公司股权激励行权总股本增加导致被动稀释0.062843%。

本次权益变动后,国家集成电路基金持有公司股份36,203,942股,占公司总股本的4.999932%,不再是公司持股5%以上的股东。本次权益变动不会导致公司实际控制权发生变更,不会对公司的治理结构及持续经营产生重大影响。

大基金多次减持北方华创

值得一提的是,这并不是大基金第一次减持北方华创。2020年大基金首度减持北方华创,该年8月31日至12月14日期间,国家大基金以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减持股份9,902,294 股,占总股本比例为2%。

2023年大基金再度减持北方华创。该年5月6日,北方华创披露国家大基金计划自公告披露之日起15个交易日后的6个月内,以集中竞价交易或大宗交易方式减持公司股份数量累计不超过 10,591,201 股,占当时公司总股本的比例为 2%。同年5月29日至6月9日,国家大基金通过集中竞价方式减持股份 5,295,543 股,占总股本比例为 1%,减持均价为 304.12 元 / 股。同年8月30日至11月22日,国家大基金再次通过集中竞价方式减持5,295,634 股,占总股本比例为 1%,减持均价为256.82元/股。此次减持计划已实施完成。

而这次减持是大基金第三次减持北方华创。当然,减持并不代表大基金不看好北方华创,这一操作是其按照 “扶持—退出—再投资” 的运作逻辑进行的资金结构性调整。大基金将资金从已在技术上取得部分突破的领先企业转移至仍需资金支持研发运营的企业,有利于优化半导体行业的资源配置,促进整个产业的均衡发展。

据相关统计,2025年以来,截至8月10日,国家大基金分别以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股份有限公司、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二期股份有限公司为主体共减持12家上市公司股份,共减持金额46.62亿元,共减持14,271.67万股,平均收益回报7.38倍,至减持截止日平均持有时间7.62年。减持的公司中包括通富微电、赛微电子、盛科通信、燕东微等在内的10家芯片半导体公司。

持股比例5%以下意味着什么?

上市公司持股5%以上股东(包括其一致行动人)被视为上市公司的大股东,大股东的减持不仅会对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产生一定影响,同时也是监管关注的重点。当持股5%以上股东减持比例降至5%以下时,披露规范和监管要求也会发生变化。

根据《上市公司股东减持股份管理暂行办法》第九条大股东计划通过证券交易所集中竞价交易或者大宗交易方式减持股份的,应当在首次卖出前十五个交易日向证券交易所报告并披露减持计划。

减持计划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一)拟减持股份的数量、来源;

(二)减持的时间区间、价格区间、方式和原因。减持时间区间应当符合证券交易所的规定;

(三)不存在本办法第七条、第八条、第十条、第十一条规定情形的说明;

(四)证券交易所规定的其他内容。

减持计划实施完毕的,大股东应当在二个交易日内向证券交易所报告,并予公告;在预先披露的减持时间区间内,未实施减持或者减持计划未实施完毕的,应当在减持时间区间届满后的二个交易日内向证券交易所报告,并予公告。

第十二条大股东通过证券交易所集中竞价交易减持股份,或者其他股东通过证券交易所集中竞价交易减持其持有的公司首次公开发行前发行的股份的,三个月内减持股份的总数不得超过公司股份总数的百分之一。

第十三条大股东通过协议转让方式减持股份,或者其他股东通过协议转让方式减持其持有的公司首次公开发行前发行的股份的,股份出让方、受让方应当遵守证券交易所有关协议转让的规定,股份受让方在受让后六个月内不得减持其所受让的股份。

大股东通过协议转让方式减持股份,导致其不再具有大股东身份的,应当在减持后六个月内继续遵守本办法第九条、第十二条、第十四条的规定。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通过协议转让方式减持股份导致其不再具有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身份的,还应当在减持后六个月内继续遵守本办法第十条的规定。

第十四条大股东通过大宗交易方式减持股份,或者其他股东通过大宗交易方式减持其持有的公司首次公开发行前发行的股份的,三个月内减持股份的总数不得超过公司股份总数的百分之二;股份受让方在受让后六个月内不得减持其所受让的股份。

北方华创在今年上半年全球半导体设备厂商市场规模居第七

根据CINNO • IC Research统计数据,2025年上半年全球半导体设备商半导体营收业务Top10营收合计超640亿美元,同比增长约24%。

1H'25全球半导体设备厂商市场规模Top10与2024年的Top10设备商相同,前五排名无变化,荷兰公司阿斯麦(ASML)1H'25营收约170亿美元,排名首位;美国公司应用材料(AMAT)1H'25营收约137亿美元,排名第二;美国公司泛林(LAM)、日本公司Tokyo Electron(TEL)、美国公司科磊(KLA)分别排名第三、第四和第五;从营收金额来看,1H'25前五大设备商的半导体业务的营收合计近540亿美元,约占比Top10营收合计的85%。

北方华创作为Top10中唯一的中国半导体设备厂商,2023年首次进入全球Top10,2024年排名由第八上升至第六,1H'25营收约22亿美元,排名降至第七。

本文转自媒体报道或网络平台,系作者个人立场或观点。我方转载仅为分享,不代表我方赞成或认同。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联系客服,我们作为中立的平台服务者将及时更正、删除或依法处理。

评论
暂无用户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