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 7 月,知名数码博主爆料称,国内手机厂商搭载思特威 SC595XS 传感器实现量产,该芯片在夜景成像动态范围指标上达到 110dB,与索尼同期旗舰产品 IMX989 相比,SC595XS 在动态范围指标上形成明显优势 —— 前者动态范围约 63.6dB,而 SC595XS 达到 110dB,在高反差场景下的细节保留能力更为突出。
这一事件标志着国产CMOS 芯片在消费电子核心领域的突破,也反映出全球图像传感器产业格局正在发生结构性变化。从市场份额来看,2024年,豪威科技在全球汽车CIS市场出货量占比达43%,超越安森美成为全球第一,2025年预计市占率将进一步提升至32.9%。思特威在2024年达成率CMOS芯片单月出货超1亿颗的小目标。长光辰芯的科学级传感器进入太空望远镜等尖端设备—— 国产 CMOS 已在多领域形成突破态势。
全球车载CIS 市场的增长呈现出明显的结构性特征。根据Yole发布的《2025 年汽车图像传感器报告》,单车搭载 CMOS 芯片的数量已从 2020 年的平均 2.1 颗增长至 2024 年的 9.3 颗,预计 2027 年将达到 13.5 颗。这种爆发式增长主要源于智能驾驶等级提升带来的感知需求扩容,其中前视摄像头从100 万像素向 800 万像素升级,环视摄像头从 30 万像素向 200 万像素过渡,推动市场规模以年复合 18.7% 的速度增长。
国产厂商在这一轮增长中表现优异。豪威正式进军SerDes 市场,首次推出的全新 2Gbps SerDes 系列产品,包含加串器 OTX9211 与解串器 OTX9342,这两款产品均采用 MIPI D-PHY 协议。
OTX9211和OTX9342这两款2Gbps车载摄像视频加 / 解串器,主要应用于环视、周视、后视,驾驶员检测系统(DMS)、乘客检测系统(OMS),以及流媒体后视镜等智驾和座舱系统的高速传输场景。
其中,加串器OTX9211支持DVP输入,最大带宽可达116MHz,能支持的最大分辨率为1920×1536,同时还兼容RAW8/10/12/14/16/20/24、YUV8/10/12、RGB565/888等格式,涵盖了市场上100万到300万像素主流摄像头的参数规格。
解串器OTX9342则最多可支持4路加串器输入,其MIPI D-PHY TX输出最高能达到2.5Gbps/lane,有2×2lane或1×4lane两种模式。
该系列SerDes 产品在传输稳定性方面表现出色,EMC 的 RE/CE 可达到 class 5 level,CCC、ICC、BCI、RI 等测试项也都通过了 functional A 标准,并且 ESD 性能得到了加强和优化。OTX9211 和 OTX9342 对传输信号补偿进行了优化设计,最长可支持 26 米同轴传输以及 10 米 STP 连接传输,同时还能满足最多 4 个线内线缆连接器的传输要求,可适配车内的主要应用场景。
OTX9211和OTX9342符合AEC-Q100 Grade 2标准以及ASIL-B功能安全等级。此外,针对部分车厂提出的HTOL等测试项延长测试要求,豪威集团已完成加强测试并全部通过。
据了解,目前豪威SerDes 产品已与国内外多家智驾及座舱 SoC 方案商合作,完成了硬件和软件的适配工作。在 SerDes 外围电路方面,豪威集团联合了包括 PoC 电感在内的多家国内方案商,共同打造出高稳定性、高性价比的系统解决方案,这不仅有效降低了系统成本,还显著缩短了产品开发周期。
值得关注的是,OTX9211 和 OTX9342 芯片的设计、晶圆以及封测等环节,均实现了全国产化供应链,这为车厂及 Tier1 的供应链稳定和安全提供了保障。
上月,思特威也动作频频。其推出Automotive Sensor (AT) Series系列3MP车规级图像传感器性能升级新品——SC326AT。作为思特威车载系列产品中首颗实现全流程国产化的CMOS图像传感器,SC326AT基于思特威CarSens®-XR工艺技术打造,采用3.0µm单像素与背照式架构设计,在感度、噪声抑制、高温成像稳定性、功耗控制等核心性能方面实现了显著优化,支持高达120dB的高动态范围模式和片上ISP功能,以清晰、精准、可靠的成像效果,满足车载环视摄像头的升级需求。此外,SC326AT符合ISO 26262 ASIL-B汽车功能安全和ISO 21434汽车网络安全两项标准要求。
但深入分析市场结构可见,国产芯片的优势主要集中在L2-L3 级自动驾驶的中低像素领域。在L4 级自动驾驶所需的 300 万像素全局快门传感器市场,安森美仍占据主导地位。此外,在激光雷达与视觉融合的高端方案中,索尼的IMX490 凭借 1.5μm 像素尺寸和双通道读出技术,仍占据超过50%的市场份额,反映出国产芯片在高端领域仍需技术攻坚。
思特威2025 年上半年的业绩曲线呈现出陡峭增长态势。
根据公司业绩预告,其半年度营业收入预计达36-39 亿元,同比增幅 47%-59%;归母净利润 3.6-4.2 亿元,同比激增 140%-180%。
关于业绩增长的主要原因,公司表示,在智能手机领域,公司与多家客户的合作持续全面加深、产品满足更多的应用需求,应用于高阶旗舰手机主摄、广角、长焦和前摄镜头的数颗新一代高阶5000万像素产品和应用于普通智能手机主摄的5000万像素高性价比产品出货量大幅上升,公司智能手机领域营业收入显著增长;在智慧安防领域,公司新推出的迭代产品具备更优异的性能和竞争力,产品销量有较大的上升,同时公司的高端安防产品系列在专业安防领域的份额持续提升,销售收入增加较为显著;在汽车电子领域,公司应用于智能驾驶(包括环视、周视和前视)和舱内等新一代产品出货量同比大幅上升。
其中智能手机业务的强劲增长成为核心驱动力。这种爆发式增长与SC595XS、SC5A5XS 两款手机传感器的市场表现直接相关 —— 前者实现 110dB 动态范围与 4K 60fps HDR 视频录制的双重突破,后者则以 1 英寸超大底设计跻身高端旗舰市场,感光度较前代提升 72%,达到 2569mV/lux*s 的行业高水平。
目前,思特威在智能手机主摄方面有CS、HS 和 XS 三大产品系列,其中 XS 系列(eXtreme Sensitivity Series)代表思特威最高技术水平,专为高端旗舰手机设计,应用于高阶旗舰手机主摄、广角、长焦和前摄镜头。这些旗舰主摄产品拥有高动态范围、低噪声、快速对焦、超低功耗等核心性能优势,能够为旗舰机主摄带来色彩真实生动、成像细腻清晰的影像体验。
格科在2024 年全球智能手机 CIS 出货量排名第二,仅次于索尼,其 5000 万像素图像传感器产品实现量产出货,并已进入海内外中高端品牌手机后主摄市场,其在上半年营收已增至38亿元。
近两年来,格科不断向高像素高阶市场迈进。该公司的CMOS 图像传感器产品,已从传统的 200 万至 800 万像素范围,拓展到 3200 万至 5000 万高像素领域;显示驱动芯片则从 LCD DDI 延伸至 TDDI,同时还在推进 AMOLED 显示驱动芯片的研发工作。
关于上半年业绩变动的原因,格科解释道,2025 年 1 月至 6 月,公司首创的单芯片高像素芯片集成技术获得了市场的进一步认可,不仅全面覆盖了品牌客户,还持续提高了高像素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其5000 万像素的多个规格产品均已成功进入多家品牌客户的供应链,在手订单充足,预计下半年将持续实现出货量的增长。
目前,格科0.7μm 5000 万像素图像传感器产品已实现量产出货;1.0μm 5000 万像素图像传感器产品已开始向品牌客户供货;0.61μm 5000 万像素图像传感器产品已完成客户导入,后续将逐步实现量产。
在相机领域,CMOS 传感器市场的格局相对固化,国产芯片的参与度远低于消费电子和车载领域。目前,全球主流可换镜头相机的核心传感器仍由索尼、佳能等企业主导,国产 CMOS 尚未进入这一核心供应链。长光辰芯等厂商的产品虽在科学成像、工业检测等专业场景具备竞争力,但其技术路径与消费级相机需求差异较大 —— 后者更侧重色彩还原、动态范围与日常使用中的性能平衡,而非极端环境下的特殊指标。
少数国产相机品牌的尝试集中在低端市场。部分入门级卡片机或运动相机采用格科等厂商的中低像素传感器,这些芯片在1200 万 - 2000 万像素、70-80dB 动态范围等参数上可满足基础拍摄,但在暗光噪点控制、高速连拍等关键性能上,与索尼 IMX 系列存在代际差距。2024 年,国产相机在全球消费级相机市场占比不足 30%,且多数未采用自主 CMOS,核心传感器仍依赖进口。
曾以光学技术闻名的奥林巴斯,其影像业务剥离后形成的奥之心(OM SYSTEM),延续了对传感器技术的自主探索。依托奥林巴斯时期积累的M4/3 系统生态,奥之心全系相机采用自主开发的 Live MOS 传感器,规格锁定 4/3 画幅(约 17.3×13mm),有效像素稳定在 2000 万级别。受限于画幅尺寸,其传感器在感光面积上天然落后于全画幅产品,但通过优化传感器与图像处理引擎的协同,形成了差异化特征:OM-1 的堆栈式 BSI 传感器配合 TruePic X 引擎,在 ISO 6400 下的噪点控制接近 APS-C 机型水平;“手持高分辨率模式” 通过传感器位移合成等效 5000 万像素图像,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硬件参数的局限。
从市场定位看,奥之心的传感器技术与其用户群体需求高度契合。
M4/3 系统以轻便性和镜头群优势,吸引了注重便携性的风光、生态摄影爱好者,2024 年其全球出货量约占可换镜头相机市场的 3%-4%。但物理画幅的限制难以突破,其传感器动态范围(约 12-13 档)、高感纯净度等硬指标,仍明显落后于全画幅产品 —— 索尼 A7M4 的传感器动态范围达 15 档,在大光比场景中细节保留能力更优。
站在2025 年的时间节点,国产 CMOS 芯片的突破已勾勒出清晰的成长路径:从安防、车载等细分市场建立优势,通过技术积累向手机高端领域渗透,最终在全球产业链中形成不可替代的独特价值。这条路径上,既有 SC595XS 在动态范围上的超越、豪威在车载市占率上的领先等高光时刻,也面临着专利壁垒、制造代差等现实挑战。但可以确定的是,随着全链条能力的持续提升,国产CMOS 正从“可选项”变为“必选项”。
此内容为平台原创,著作权归平台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如需转载请联系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