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 WAIC 的主论坛舞台上,AI 不只是产业技术的代名词,更成为被从不同角度反复审视的未来范式。这种审视既包含对技术边界的探索,也涵盖对应用价值的深挖,更涉及对全球协同的思考 —— 而首日各大主论坛的成果发布,恰好从科学前沿、学科交叉、产业落地等多个维度,具象化了这种多元视角下的 AI 发展路径。
科学前沿、安全发展全体会议作为核心论坛之一,率先展现了 AI 技术的硬实力。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等 4 家网络成员单位联合发布《中国人工智能安全承诺》,为人工智能安全发展提供重要保障;通专融合基础大模型书生 S1(Intern - S1)发布,推动大模型技术向更专业、更通用的方向迈进。
此外,十项科学智能创新成果、AI4S 平台、攀登者二期、全球人工智能创新指数、Safe AI 技术体系、开放与生态成果、开放共享的算力底座、开放共享的具身基础引擎等一系列成果相继亮相,覆盖了从基础研究到应用平台、从技术创新到安全保障、从算力支持到生态建设等多个关键领域,全面展示了人工智能科学前沿与安全发展的最新成就。
“数学之问” 主论坛则将视角投向 AI 与基础学科的交叉地带。菲尔兹奖得主 Charles Fefferman 现场发布 “AI + 数学未解问题清单”,为 AI 与数学领域的交叉研究指明方向,激发全球科研人员的探索热情;菲尔兹研究院主导的 Fefferman 实验室和 Hitchin-Ngo 实验室落地签约,将汇聚全球顶尖科研力量,加速相关领域的研究突破。
“科学之问” 系列论坛及其他重点论坛,聚焦 AI 在具体科学领域的渗透与赋能。星河启智・科学智能开放合作论坛发布《开放科学全球学术合作倡议》以及 “星河启智科学智能开放平台”,促进全球科学智能领域的学术交流与合作,推动科学智能技术的开放共享与创新发展。
人工智能赋能生命科学论坛上,中国科学院构建的磐石・科学基础大模型以及以此为底座构建的科研智能平台发布,为生命科学研究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持,加速生命科学领域的科研进展。
气象人工智能赋能全民早期预警论坛首推《气象人工智能赋能全民早期预警行动方案》,从战略规划层面明确了气象人工智能在全民早期预警中的应用方向与实施路径,推动气象预警服务的智能化升级。
2025 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智能教育论坛发布 “中国版教育大模型 1.0 版”,为教育领域的智能化变革注入新动力,助力提升教育质量与教学效率,推动个性化教育的发展。
重要论坛的成果更贴近产业实践。中国移动在 “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论坛” 上发布人工智能创新平台、央企人工智能应用案例、中国移动九天大模型等,展现了通信企业在人工智能领域的积极探索与创新实践,将有力推动人工智能与通信产业的深度融合。
中国气象局和世界气象组织举办的 “气象人工智能赋能全民早期预警论坛” 成果丰硕,发布全民早期预警中国方案 “妈祖(MAZU)”、城市多灾种早期预警智能体(MAZU - Urban)、中国气象局空间天气全链式人工智能预报模型 “风宇” 等,显著提升气象灾害预警能力,为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提供坚实支撑。
全球工业人工智能联盟卓越中心在 “人工智能标准化国际合作论坛” 上,发布人工智能赋能可持续发展十大卓越案例、高成长性企业榜单,为人工智能在各行业的标准化应用与可持续发展树立了标杆,推动行业健康快速发展。
这些论坛成果虽聚焦不同领域,却共同指向一个核心:AI 的价值,正在于它能以多元姿态融入各个体系,成为解决问题、创造价值的 “通用接口”。
本文转自媒体报道或网络平台,系作者个人立场或观点。我方转载仅为分享,不代表我方赞成或认同。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联系客服,我们作为中立的平台服务者将及时更正、删除或依法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