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伟达、AMD联手投出最大种子轮

来源:半导纵横发布时间:2025-07-16 14:32
投融资
英伟达
AMD
生成海报
AI创企Thinking Machines Lab获英伟达、AMD投资,估值达120亿美元。

今日,前OpenAI首席技术官Mira Murati创立的AI公司Thinking Machines Lab正式官宣完成20亿美元种子轮融资,创下硅谷种子轮融资纪录。本轮融资由Andreessen Horowitz领投,英伟达、Accel、ServiceNow、Cisco Ventures、AMD和Jane Street等知名机构参投,公司估值达到120亿美元。

本轮融资的投资者阵容体现了AI产业链的深度参与。英伟达和AMD作为AI芯片领域的关键供应商,为训练和运行强大AI模型提供必需的计算硬件,它们的参投显示出对产业前景的看好。

今年2月,Mira Murati创立了AI公司Thinking Machines Lab,并且吸引了多位核心人才加盟。其中,公司联合创始人John Schulman,是前OpenAI联合创始人,强化学习团队负责人,公司CTO Barret Zoph为前OpenAI研究主管,深度学习优化领域专家。内部消息称,Thinking Machines Lab目前规模约30人,三分之二来自OpenAI,整体班底与DeepMind早期高度相似。

Thinking Machines Lab的创立愿景,是“致力于构建一个让每个人都能获得知识和工具,让AI满足他们独特需求和目标的未来”。用Mira自己的话总结:“思维机器实验室的存在是为了推动协作的通用智能,来增强人类的能力。”

在业务方面,Thinking Machines Lab主要聚焦于“企业定制型AI”和“通用消费级产品”。

在企业定制型AI方面,Thinking Machines Lab正基于强化学习构建模型,让AI围绕客户的核心KPI进行优化,直接服务于业务增长目标。在基础模型选择上,Thinking Machines Lab计划以开源体系为起点,采用开源+定制的策略。虽然开源模型在能力上略逊于闭源系统,但目前两者之间的性能差距正在缩小。

在通用消费级产品,目前尚未公布具体形态。但据知情人士透露,公司内部曾讨论开发一款与ChatGPT竞争的对话型助手。若该方向落地,将直接切入OpenAI的核心赛道。在模型建构路径上,Thinking Machines Lab采用“模型层融合”方式,将多个已有模型的关键处理层拼接为新模型,跳过从零开始训练,显著提升研发效率。

值得一提的是,Thinking Machines Lab已被多家科技巨头视为潜在并购对象。有消息称,Thinking Machines Lab模型训练在谷歌云租用的英伟达GPU服务器上进行,因此可能成为谷歌潜在投资对象。Meta也曾就收购事宜与公司接触,但未达成最终协议。苹果也与Murati接触过,探讨投资或收购的可能性,但尚未进入实质阶段。

目前Thinking Machines Lab尚未对外发布正式产品,但其融资速度、团队构成与战略布局,已使其成为最受瞩目的AI创业公司之一。

PitchBook发布报告显示,随着人工智能的持续繁荣,2025年上半年美国初创企业融资总额跃升至1628亿美元,飙升75.6%。仅过去三个月,美国初创企业就获得了699亿美元的投资。

而这主要是由大型人工智能投资和大型科技公司的大胆押注推动的。今年上半年,人工智能行业占初创公司融资总额的64.1%,占交易总数的35.6%。有媒体梳理报道称,今年美国共有36家科技初创企业成功跻身新晋独角兽阵营,而这其中专注于AI(包括AI应用)的公司共有8家,共融资32.3亿美元。

本文转自媒体报道或网络平台,系作者个人立场或观点。我方转载仅为分享,不代表我方赞成或认同。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联系客服,我们作为中立的平台服务者将及时更正、删除或依法处理。

评论
暂无用户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