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2日,伴随着小米的来电铃声,雷军登场。这场超过百家媒体直播的发布会,如期而至。
雷军汇报了小米从2020年开始的成绩单:小米手机连续19个季度全球销量第三;小米汽车、玄戒芯片、智能工厂全部完成从0到1的跨越;人车家全生态的战略闭环,小米成为最完整生态的科技公司。
同时雷军还宣布,在下个五年,小米将在核心技术上投入研发2000亿。
接下来,发布会最受关注的板块,雷军开始展示玄戒O1的细节。
雷军介绍,玄戒芯片的安兔兔跑分为3004137。包含190亿晶体管,与苹果最新一代处理器同等水平,工艺采用第二代3nm工艺,芯片面积109mm2。
玄戒O1采用十核四丛集架构,双超大核+4颗性能大核+4颗能效核,最高主频3.9GHz,峰值性能提升36%,10.5MB 二级缓存,16MB 三级缓存。单核性能跑分3008,多核跑分超9000分,已经超越苹果
玄戒O1的GPU表现更为突出。搭载16核immortalis-G925.在许多表现上接近甚至超越了苹果。
有人说,小米能做4nm的旗舰芯片就很了不起了。雷军在发布会上如是回应:“4年前小米造芯片的目标:一高端处理器,二最先进的工艺制程,三第一梯队的性能表现。”从发布会的信息来看,三个目标都达到了。
评价玄戒O1时,雷军说“O1非常强,不是吊打、不是碾压、如果你看到我们超越苹果的地方,请为我们鼓掌。”
发布会上,小米还发布了智能手表芯片玄戒T1。值得一提的是,这款芯片搭载了小米自研4G基带。
小米多年来的物联网技术积累,成为重要经验。
如果回首小米11年的造芯路,不难发现,每一步都造就了今天的玄戒。
2014 年,小米成立了全资子公司北京松果电子公司,负责移动处理器的研发。2014年9月,澎湃项目立项。
2017 年,小米发布了首款 SoC——澎湃 S1,采用 28 纳米工艺制造,并应用于小米 5C手机。然而,这款芯片在竞争激烈的智能手机市场未能获得成功。
一则报道描述了小米澎湃系列的艰辛。2017年3月,澎湃S2第一版流片,内部确认芯片设计有问题;8月第二版流片依旧无法亮机;12月,第三版流片还是无法亮机。到2018年3月,澎湃S2第四版流片被爆出存在重大Bug需要推倒重来。
2018 年,小米推出了 NB-IoT 模组,小米 NB-IoT 模组采用的是自家松果 NB-IoT 芯片。
2019 年,小米集团组织部发布组织架构调整邮件,小米旗下全资子公司松果电子团队进行重组,其中部分团队分拆组建新公司南京大鱼半导体,并开始独立融资。(该团队做的是物联网芯片)
2021 年,小米推出了澎湃 C1 成像芯片和澎湃 P1 充电芯片。
玄戒O1搭载小米自研影响处理器,故事有了续集。
2022 年推出了澎湃 G1 电池管理芯片。
然而,这些产品与自研芯片相去甚远,而小米自研SoC的新闻也鲜少在江湖上流传。
多年后回头看,2021年对小米是重要的一年。
2021年3月30日,小米官宣造车。雷军亲自挂帅,计划未来十年投入100亿美元。同一年,2021年12月7日,上海玄戒技术有限公司成立,小米重新决定开启芯片项目。这中间,关于小米造芯的故事好像已经被人淡忘了,但有2500多名“玄戒人”步履未停。
2025年3月21日,国家知识产权局信息显示,上海玄戒技术有限公司申请一项名为“分配内存的方法及装置、芯片、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的专利,公开号 CN119645612A。
2025年4月29日,国家知识产权局信息显示,上海玄戒技术有限公司申请一项名为“一种音频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芯片及介质”的专利,公开号CN119883173A。
2025年5月16日消息,天眼查App显示,北京玄戒技术有限公司、上海玄戒技术有限公司已分别申请数百项专利,包括“芯片封装方法、芯片封装结构和电子设备”“一种半导体封装结构、半导体模组和电子设备”等,涉及芯片封装、功耗控制等领域。
对于小米造芯,有观点说:自研芯片,从技术上来说其实并不困难。造芯片就像造手机,配件早已经标准化了。芯片的设计和生产已经标准化了。有人说,造大芯片就是“房屋设计就是在装修好的房间内搬进了几件家具”等等。
对此,半导体产业人士回应道“芯片和手机的难度完全不同。”就算配件标准化,但造出来好不好用是另外一码事,不然小米怎么会需要蛰伏这么多年。
雷军在发布会前的预告文中说,小米造芯的失败不是黑历史,而是来时路。小米今天交出的成绩单,展现了小米在不同技术赛道中慢慢积累经验和能力。
雷军表示,在目前国内半导体设计领域,无论是研发投入,还是团队规模,小米都排在行业前三。小米对于玄戒系列芯片投入的研发超过135亿元;研发团队已经超过了2500人,今年预计的研发投入将超过60亿元。
以A股上市公司2024年披露口径统计,小米的芯片研发体量的确居前。研发人员最多的是韦尔股份(2387人),行业研发人员中位数是437人;从研发投入来看,海光信息去年研发投入最高,约34亿元,行业中位数是3.57亿元。
未来,小米会在十年内投入500亿继续芯片研发。曾经立下壮志的“澎湃芯”,不再是笑柄。玄戒的上市,是小米人卧“芯”尝胆出的一口气。
就在发布会当天,仍有人说小米玄戒是“诈欺”。对此,小米产业投资部合伙人潘九堂回应“过去四年多,几千人玄戒的一举一动,对于产业链上下游/合作伙伴和友商们(都是千亿巨头)和政府都是透明的。小米做芯片是认真的。”
目前全部能先进制程的旗舰SoC只有三家,小米成为第四家。雷军表示,这样规模的3nm芯片,每一代的投资是10亿美元左右,如果只卖100万台,芯片的研发成本就超过了1000美金,而小米15s pro的定价是5499元(16GB+512GB)、5699元(16GB+1TB)。
未来小米必须在一两年的时间内卖到上千万台。这也是大芯片领域竞争如此残酷,留下的玩家如此少的重要原因。
Canalys数据显示,2025年第一季度,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出货量达7090万部,其中,小米出货量达1330万部,同比增长40%,在国补刺激以及其人车家一体的战略协同下,时隔10年重回第一,市场份额19%。
这样的数据,是小米造芯的另一重底气。
不过,市场担心小米造芯是不是抢了供应商的饭碗。
在发布会之前,高通对小米造芯“大气回应”。高通 CEO 在 Computex 2025 上强调,与小米合作关系稳固,小米部分旗舰机仍将采用高通技术。他以三星为例称,即便品牌自研芯片(如 Exynos),高通仍是其旗舰机主要供应商,此模式同样适用于小米。
高通通过 “生态壁垒 + 技术互补” 巩固地位,小米自研则为提升议价权,双方形成 “部分替代+部分依赖” 的竞合关系。
不过,高通并不是小米手机最大的芯片供应商。联发科的SoC芯片才是小米手机中采用率最高的产品(63%);而高通位居第二,供应占比为35%,主要应用于小米的中端高端机型。此外,国产芯片紫光展锐也为小米提供了2%的供应。
2025年4月,联发科发布天玑9400+,包括1个Cortex-X925核心(主频3.73GHz)、3个Cortex-X4核心与4个Cortex-A720核心;在图形部分,天玑9400+搭载12核Immortalis-G925 GPU。
从这组数据来看,玄戒O1的问世一定会改变小米芯片供应商的格局。
小米是继华为之后,中国第二家实现旗舰SoC芯片量产并商用的手机终端制造商。
的确,在华为被制裁、哲库解散后,国内鲜少听到自研3nm的芯片产品了。玄戒O1代表的是国内终于有企业继续接触最先进的工艺,进而培养出了解最先进工艺的设计师人才。
也有人担心,小米如果是先进制程,是否会被限制?根据《财经》的报道,多位法律人士确认3nm手机芯片不在美国管制范围内。虽然美国商务部有针对先进制程3nm及以下芯片设计的技术出口。但是主要针对AI相关芯片,手机、自动驾驶芯片等还达不到美国管制标准,暂时不受限制。
根据Omdia的Smartphone Tech监测报告,2024年小米智能手机所采用的SoC芯片全部依赖第三方供应商。
今天,小米改写了这个数据。
15岁的小米,造芯走了11年,但会继续走下去。
雷军说“如果小米想成为一家伟大的硬核公司,芯片是我们必须攀登的高峰。面对芯片这一仗,我们别无选择。”
此内容为平台原创,著作权归平台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如需转载请联系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