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代中芯国际,北方华创成A股半导体“盈利王”

来源:半导体产业纵横发布时间:2025-05-07 17:32
设备
财报
生成海报
A股半导体行业“盈利王”罕见易主。

据报道,去年A股半导体行业上市公司营业收入约合6022亿元,创下历史新高。在此背景下,A股半导体行业 “盈利王” 罕见易主——北方华创以56亿元归母净利润规模接替曾经的 “盈利王” 中芯国际。

这一转变一方面得益于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落地,显著助推数字芯片设计等环节上市公司业绩。另一方面,消费电子复苏以及国产化趋势,带动了A股半导体行业营收规模再创新高,运营效率也得到整体提升。

北方华创登顶

最新登顶的北方华创是我国半导体设备龙头企业,前身为北京七星华创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和北方微电子。

北方华创作为国内半导体装备领域涉猎最广的设备厂商,晶圆制造三大核心设备除了不做光刻机外,薄膜沉积设备(PVD、CVD、ALD)、刻蚀机均有涉及,此外还有如氧化炉、退火炉、MFC、清洗机等前道大部分核心设备,基本覆盖了前道工艺的主要设备。

2023年,其曾在Gartner全球集成电路装备企业排名中位列中国公司第1位。在全球刻蚀设备市场,北方华创市场份额约为2%。

该公司2024年业绩显示,其实现营收298.38亿元,同比增加35.14%;实现归母净利润56.21亿元,同比增加 44.17%。同期,中芯国际的营收达577.96亿元,但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36.99亿元,同比下降23.3%。

2025年一季度,北方华创也实现了营收净利双增长,营收为82.06亿元,同比增加37.90%;实现归母净利润15.81亿元,同比增加38.80%。其盈利增长的原因主要是多款新产品进入客户生产线并实现批量销售,产品矩阵得以丰富,同时经营效率提高,成本费用率有效降低。

北方华创去年12月同意向全资子公司华创创投增资5.1亿元,与北京电控产业投资有限公司、北京国有资本运营管理有限公司等共同设立北京集成电路装备产业投资并购二期基金。

另外,北方华创3月入主芯源微,先后受让沈阳先进制造技术产业有限公司、沈阳中科天盛自动化技术有限公司所持芯源微9.49%与8.41%股份,合计斥资约31亿元,成为芯源微第一大股东。目前芯源微的主要产品包括涂胶显影设备等核心工艺装备,双方产品布局有所不同,具有互补性,有利于双方协同效应的发挥。

在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硬科技投资与发展”平行论坛上,北方华创副总经理文东表示,半导体装备产业是一个技术、资金和人才高度密集的产业,只有当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或产品布局达到一定程度时,产业才会呈现聚集效应。北方华创与全球排名前五的企业相比仍有较大差距,但已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在此阶段,需加快产品布局,而并购整合是一种有效的手段。另外,目前国内集成电路产业发展迅速,半导体装备作为硬科技,对设计和制造提供关键支持,需要不断向更先进的制程延展。

设备端“含金量”提升

据报道,以归母净利润规模为维度分析,A股半导体设备厂商“含金量”提升,盈利能力显著提升。

个股中,长期稳坐半导体“盈利王”的集成电路制造龙头中芯国际,去年被半导体设备龙头北方华创以56亿元归母净利润规模赶超,其次是韦尔股份和海光信息盈利规模居前,另外中微公司与盛美上海作为设备厂商也挺进行业前十大盈利股。

半导体测试设备商长川科技在设备赛道中去年盈利增速居前,并且今年一季度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超26倍。另外,半导体设备也带动先锋精科等上游设备零部件厂商业绩增长。

存货周转优化

在人工智能逐步落地、消费电子复苏以及国产替代深化等因素带动下,A股半导体行业营收规模再创新高,营收增速超过净利增速,运营效率得到整体提升。

按照申万行业划分,2024年A股半导体行业上市公司实现营业收入6022亿元,归母净利润353亿元,同比增长约13%,销售毛利率中位数比上年度下降约两个百分点至31%。

细分行业中,数字芯片设计、集成电路封测以及半导体设备行业业绩复苏显著,去年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但模拟芯片、分立器件、集成电路制造以及材料盈利增速下滑,产能爬坡折旧压力大、部分细分赛道竞争恶化、研发费用增长等成为拖累业绩主要因素。

进一步来看,随着半导体行业逐步复苏,整体库存消化节奏加速,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增长。尽管去年行业存货整体同比增长约两成,但是存货周转天数均值从上年度194天回落至168天,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则同比提升约13%。

艾为电子高管在近日接受机构调研中指出,当前存货周转天数132天,同比改善32天,是近年来历史最优水平。去年公司归母净利润2.55亿元,同比增长近四倍。

本文转自媒体报道或网络平台,系作者个人立场或观点。我方转载仅为分享,不代表我方赞成或认同。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联系客服,我们作为中立的平台服务者将及时更正、删除或依法处理。

评论
暂无用户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