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成式AI 应用加持下,资料储存需求呈指数级成长,加上Windows 10 停止更新带动PC 换机潮,知名储存设备大厂希捷(Seagate)上季成绩耀眼,同时释出乐观财测,激励盘后股价猛涨9%。
根据希捷于4月29日美股盘后公布的财报,2025会计年度第三季(截至2025年3月28日),营收强劲年增30.5%至21.6亿美元,击败LSEG统整分析师预期的21.2亿美元;净利3.4亿美元,即每股盈余1.57美元,远优于去年同期净利2,500万美元,即每股盈余0.12美元。
调整后每股盈余1.90美元,优于去年同期的0.33美元,并超过财测区间1.70美元正负0.2美元。
希捷执行长Dave Mosley在财报新闻稿中表示,第三季业绩再写亮眼表现,除了归功于产品结构调整奏效,挹注毛利率维持高档,同时也有赖于市场对大容量储存装置需求稳健,带动营运获利再向上攀。
展望2025会计年度第四季度,希捷初估营收可达24亿美元正负1.5亿美元,高于LSEG预期的23亿美元;调整后每股盈余估为2.40美元正负0.20美元,亦高于华尔街预期的2.07美元。
Yahoo Finance报价显示,4月29日正常盘,希捷股价略跌0.68%、收81.60美元,盘后强势大涨9.06%至88.99美元。
希捷脱碳数据报告指出,能源使用是超过半数企业领导者最关心的问题,更好地利用磁盘是明智的数据中心选择。
报告引用了高盛的预测,即到 2030 年,全球数据中心的电力需求将比2023 年增长 165%。考虑到这一点,报告表示,数据量的增加、电力效率提升的放缓以及人工智能的普及,正在给企业带来压力,要求他们同时管理碳排放、基础设施扩张和总拥有成本 (TCO)。
希捷云营销高级副总裁 Jason Feist 在报告中表示:“数据中心正受到严格审查——不仅因为它们支持现代人工智能工作负载,还因为它们正在成为数字经济中能源消耗最高的行业之一。这要求我们对数据基础设施的思考方式进行根本性转变——不再将其视为成本与可持续性之间的权衡,而应将其视为两者兼顾、共同优化的机会。”
报告对三种主流存储介质的“碳足迹”(Embodied Carbon)进行了比较,结果如下:
上图可见,SSD的碳排放最高,碳排放总量和每TB的碳排放量都是最高的。HDD机械硬盘的碳足迹最低,是目前最具碳效率的方案。而磁带表现适中,但年化碳排放略高于HDD机械硬盘。
这意味着,在建设绿色数据中心时,HDD依旧是性价比最高,对环境更友好的选项,而SSD则因制造环节,使用的材料等原因而成为碳排放大户。
为了进一步扩大HDD在这一领域的优势,希捷在报告中提到了三个发展方向:
第一点,通过技术创新,比如Mozaic 3+平台来提高存储密度,提高单盘容量,降低硬盘采购数量,降低每TB的碳排放,还有每TB的购置成本。同时,采用液冷等更高效的散热方式来降低能耗。
第二点,延长产品生命周期延长,推进设备循环再利用,通过设备的翻新、复用、维修将来降碳。同时,还打算引入实时环境监测机制,提升数据中心的透明度与责任感。
第三点,生态系统责任共担模式,碳减排目标需要上下游厂商、云服务商和客户共同参与,只有这样才能推动行业整体绿色转型。
希捷表示,其基于HAMR技术的Mozaic 3+磁盘技术就是技术创新的一个例子,该技术目前已投入量产。与10 TB硬盘相比,该技术在相同占用空间内可将容量提升三倍,并将每TB硬盘的隐含碳排放量降低70%以上。据IDC称,它还将每TB成本降低了25%。
费斯特表示:“可持续性问题无法孤立地解决。涵盖基础设施、生命周期管理和全行业问责制的整体方法可以确保人工智能和数据中心运营的增长不会以牺牲环境为代价。”
不过,对于这些说法,Pure Storage表示不同意,它认为“按盘比较”的方式不合理,而是应从“整个系统生命周期”来看碳排放的数据。
Pure测算的数据显示,部署1EB存储容量并且用上10年的话,基于SSD的DFM(DirectFlash Module,是PureStorage自研企业级闪存模块)系统,与基于HDD的系统相比,整体碳排放低7.3倍。
上图测算的数据有一个重要的前提,就是HDD机械硬盘的使用周期按照五年算的,十年间需要额外更换一次设备,而Pure的DFM则是按照十年使用寿命计算的,Pure对自家产品的故障率和耐久性比较有信心。
PureStorage认为,考虑长期运维、空间占用、性能效率等各种维度,全闪系统有可能在整体碳排放上更有优势。
本文转自媒体报道或网络平台,系作者个人立场或观点。我方转载仅为分享,不代表我方赞成或认同。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联系客服,我们作为中立的平台服务者将及时更正、删除或依法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