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微半导体公司增资至40亿,增幅300%

来源:半导纵横发布时间:2025-04-21 15:49
设备
融资
生成海报
中微半导体的增资是国产化加速的强信号。

天眼查APP显示,近日,中微半导体(上海)有限公司发生工商变更,注册资本由10亿元人民币增至40亿元人民币,增幅300%。中微半导体(上海)有限公司成立于2020年6月12日,注册地位于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江山路4168号,法定代表人为尹志尧。其控股股东为上市公司中微公司。

值得注意的是,在中微半导体(上海)有限公司大幅增资的同时,4月17日,中微公司曾公告称,其控股子公司超微半导体设备(上海)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超微公司”)拟增资并引入新股东,增资完成后注册资本为1.6亿元。此次增资超微公司,中微公司拟新增认缴注册资本5000万元;嘉兴众阖企业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简称“众阖合伙”)拟新增认缴注册资本1312万元;尹志尧拟新增认缴注册资本1000万元;BEAMVISION拟新增认缴注册资本653万元。

去年底,中微公司公告称,其董事长、总经理尹志尧和众阖合伙拟以增资750万元的方式投资超微公司。其中尹志尧增资250万元,众阖合伙增资500万元。

资料显示,超微公司系中微公司去年新投资成立的公司,计划开发电子束检测设备。电子束检测设备是芯片制造和先进封装工艺过程良率控制的关键设备,对我国发展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质生产力至关重要,是我国的短板之一,亟待实现零的突破。

上周,中微公司亦公布了年报业绩。其2024年归母净利虽然有所下滑,但全年营收增长较大,且四季度归母利润达到了7亿元以上,环比增速亦相当可观。另外,公司合同负债亦大增超200%,这意味着未来业绩增长依然可期。

国产化空间较大

根据SEMI数据,2024年全球半导体设备市场规模达到1170亿美元,同比增长10.2%,创历史新高。从区域来看,中国大陆、韩国和中国台湾仍然是半导体设备支出的前三大市场,2024年全球份额分别为42.3%、17.5%、14.1%。中国大陆继续加大资本开支,2024年设备支出达到了495亿美元,同比增长35.4%。

根据CINNO数据,2024年全球半导体设备商TOP 10营收合计超过1100亿美元,同比增长约10%。2024年全球前五大半导体设备厂商排名无变化,分别为ASML、AMAT、LAM、TEL、KLA;从营收金额来看,2024年前五大设备商的半导体业务的营收合计近900亿美元,约占TOP 10营收合计的85%。北方华创作为TOP 10中唯一的中国大陆半导体设备厂商,2023年首次进入全球TOP 10,2024年排名由第八上升至第六。

记者采访业内人士表示,中微半导体的增资是国产化加速的强信号,尤其在中美关税战背景下,其技术突破和产能扩张将增强国内半导体产业链的自主可控能力。短期来看,订单增长和国产化政策红利将支撑业绩;长期需关注技术迭代、供应链安全及行业周期波动风险。

国联民生证券表示,4月9日,特朗普政府的“对等关税”政策正式生效。芯片行业的关税充满了不确定性,美国对于中国芯片行业的制裁愈发严厉,一方面对美系厂商的出口造成不利影响,另一方面或加速国内半导体行业的自主可控。半导体设备作为芯片行业的基石,国产替代进展直接关系国内芯片产业的发展,半导体设备行业有望率先完成美系厂商的替代。

华福证券认为,芯片制造领域是科技必争之地,半导体设备、材料等基础领域投资长坡厚雪。据SEMI数据,2024年中国大陆是最大的半导体设备市场,投资规模达到496亿美元,但16家已披露2024年业绩的半导体设备上市企业营收合计仅632亿元,国产设备和零部件替代空间巨大。芯片制造材料包括硅片、光刻胶、掩膜版、溅射靶材、抛光材料、电子特气、高纯石英、高纯湿化学品等国产潜力同样广阔。一旦设备和材料突破,芯片制造商的产能瓶颈也将突破,成长空间进一步打开。因此,芯片制造、设备、材料等基础领域投资机会坡长雪厚。

本文转自媒体报道或网络平台,系作者个人立场或观点。我方转载仅为分享,不代表我方赞成或认同。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联系客服,我们作为中立的平台服务者将及时更正、删除或依法处理。

评论
暂无用户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