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杰股份AI服务器业务占比20%

来源:半导纵横发布时间:2025-03-06 13:45
汽车电子
AI
生成海报
博杰股份半导体业务营收实现盈亏平衡。

近日博杰股份发布发布2024年全年业绩预告,公司预计2024年1-12月预计扭亏,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971.00万至2956.00万,净利润同比增长134.44%至151.65%,预计基本每股收益为0.14至0.21元。

博杰股份是成立于2005年的智能制造公司,2020年在深交所成功上市。其产品广泛适用于消费电子、大数据云服务、新能源汽车、半导体及被动元器件等多个领域,并赢得了苹果、华为、Meta、微软等全球高科技公司的青睐,同时与比亚迪、鸿海集团等电子产品智能制造商保持着紧密的合作关系。

博杰电子:消费电子和汽车电子双引擎

消费电子是博杰股份的重点领域,其业务占比在50%左右。

前两年,博杰在光学和视觉相关检测设备进行了研发投入和股权投入,投资了产业链上下游公司,包括做光学算法、光学摄像头及具体应用领域解决方案的公司。例如,在3C的MR/AR领域放量时能有更好支撑;MR 之前的订单主要集中在电学和射频领域,而产品形态 更多检测点在光学和视觉上;另外手机摄像头未来两三年有技术迭代趋势,从5P到6P到7P的技术迭代未完成,这将对设备有较大需求机会。

值得注意的是,此前汽车电子业务在博杰股份营收占比约为 5%-10%,但是今年由于当前在手订单有较大放量, 预计汽车电子板块业绩会有明显增长,占今年营收占比上升到15%-20%。

目前博杰股份在车载领域布局的测试及组装产品线有摄像头、雷达、车载大屏以及车上面 的其他应用场景。大客户有国内外新能源车龙头 B 客户和 T 客户等,以及国外内TIE 1厂家,联创电子等也是相关客户。后续公司会持续拓展客户的不同工 站的测试、摄像头模组等需求,以及不同客户的新技术、新产品的测试需求。

2024年下半年,博杰股份现金收购了广浩捷 25%的股权,并受托行使广浩捷 37.6343%股权对应的表决权,合计持有广浩捷 62.6343%表决权,广浩捷将于 2025 年并表,目前博杰股份与广浩捷做了相应业绩约定,若达到业绩要求,双方可尽力促成剩余股权的收购。

广浩捷成立至今一直致力于摄像头模组装配和检测设备的研发及生产,前几年开始往车载摄像头上面转型,目前是国内成功从3C转型车载且通过了客户验证的企业。博杰股份与广浩捷同属于工业自动化设备行业,下 游主要为消费电子和汽车电子等行业,通过整合市场与渠道资源,博杰股份与广浩捷将实现市场覆盖的互补与拓展。博杰股份的广泛市场渠道将为广浩捷提供新的增长 点,同时广浩捷在汽车电子等市场的深入布局也将为博杰股份带来新的市场机会。

博杰新助力,AI服务器和机器人

受“AI服务器”、“机器人”等热门概念催动,博杰股份股价于3月5日涨停。

博杰股份称目前公司AI服务器在业务比重占20%左右。公司是N客户供应商,主要为其实验室自研服务器产品做检测,已经拿到Vendor Code,检测内容有 GPU 模组、 服务器主板等电学检测。为匹配海外客户需求,目前公司已在墨西哥布局生产基地。

2023年博杰股份开始布局墨西哥生产基地,2024年9月20日,墨西哥生产基地已实现小批量生产。未来博杰股份计划再投入约 3000 万元进行第二期建设,墨西哥将成为博杰股份海外布局非常重要的一环。

针对未来AI服务器业务的发展,博杰股份有两大策略,其中一是增加对客户检测需求的设备供应和提升设计能力,二是不断切入客户各类产品量产产线的检测设备,该业务是持续迭代有 持续需求的产业,未来增速会比较快。

此外,博杰股份在服务国际顶尖客户时,也收到机器人相关的检测设备需求。目前有一款 IMU 检测的设备已交付客户验证,但目前尚未形成订单和收入。

半导体业务实现盈亏平衡

MLCC被誉为“工业大米”的电子产品核心被动元件,其应用广泛,涵盖消费电子、汽车、通讯、工业控制及航天军工等诸多领域。2023年3月,博杰股份研发的高速测试分选机正式面世。目前,公司已初步覆盖超过50%价值量的MLCC核心制程设备,相关设备累计实现营收超过4亿元。

博杰股份表示,从去年开始,MLCC下游行业走出底部周期进入复苏周期。公司在2020年前后MLCC大投产时推出过一款设备,一年卖了一个多亿,目前又研发了两款价值量更高的设备,未来行业趋势起来后,相关设备收入会有较大放量。

据悉,博杰股份半导体业务营收约为几千万,能实现盈亏平衡,涉及工艺制程设备和切割, 国内半导体客户验证周期长,会持续关注设备的一致性和稳定性问题,目前国内客户比较多还是优先使用进口设备。

未来博杰股份发展策略是先从mini LED、Micro LED等产业入手实现商业化落地,等半导体验证完后再切入相关客户。划片机相关设备已开发到6寸、8寸、12寸,有全自动、半自动多款设备系列,国内厂商试用国内设备规模较小且分散,行业还需培育。

本文转自媒体报道或网络平台,系作者个人立场或观点。我方转载仅为分享,不代表我方赞成或认同。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联系客服,我们作为中立的平台服务者将及时更正、删除或依法处理。

评论
暂无用户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