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特尔在加利福尼亚州圣何塞举行的一次会议上宣布,阿斯麦的首批两台尖端高数值孔径(NA)光刻机已在其工厂正式投入生产,并且早期数据显示这些机器的性能比早期型号更为可靠。
英特尔高级首席工程师史蒂夫卡森在会议上表示,英特尔已经利用ASML的高数值孔径光刻机在一个季度内生产了30,000个晶圆,这些晶圆是足以生产数千个计算芯片的大型硅片。去年,英特尔成为全球首家接收这些先进机器的芯片制造商,这些机器预计能够生产出比ASML早期机器更小、更快的计算芯片。这一举措标志着英特尔在战略上的转变,此前该公司在采用上一代极紫外(EUV)光刻机方面曾落后于竞争对手。
英特尔曾花费七年时间才将早期的EUV光刻机投入全面生产,这导致其在与中国台湾半导体制造公司的竞争中失去了领先地位。在生产的初始阶段,英特尔还对之前EUV型号的可靠性提出了质疑。然而,卡森在会议上透露,在初步测试中,ASML的新型高数值孔径机器的可靠性大约是上一代机器的两倍。
“我们以稳定的速度生产晶圆,这对我们的平台来说是一个巨大的好处。”卡森表示。
据悉,新的ASML机器使用光束将特征打印到芯片上,相比早期机器,它们可以使用更少的曝光完成相同的工作,从而节省时间和金钱。卡森指出,英特尔工厂的早期结果显示,高数值孔径机器仅用一次曝光和“个位数”的处理步骤就能完成早期机器需要三次曝光和大约40个处理步骤才能完成的工作。
英特尔还表示,计划利用高NA机器帮助开发所谓的18A制造技术,该技术预计将于今年晚些时候与新一代PC芯片一起进行量产。此外,该公司还计划利用其下一代制造技术14A全面投入高数值孔径机器的生产,但尚未透露该技术的量产日期。
据了解,经过十年的研发,ASML 于 2023 年 12 月正式向英特尔交付了首个High NA(高数值孔径)EUV 光刻系统——TWINSCAN EXE:5000的首批模块。
从早期的深紫外光刻机(DUV)起步,其稳定可靠的性能为半导体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再到后来的极紫外光刻机(EUV)以其独特的极紫外光源和更短的波长,成功将光刻精度推向了新的高度;再到如今的高数值孔径光刻机(High-NA)正式登上历史舞台,进一步提升了光刻的精度和效率,为制造更小、更精密的芯片提供了可能。
2024年1月,ASML首台High-NA EUV光刻机的主要组件抵达英特尔,随后在3月初,英特尔分享了一段视频,展示了在英特尔位于美国俄勒冈州的 D1X 工厂内,ASML 工程团队安装调试的部分画面。
ASML 发言人 Monique Mols 在公司举行的媒体参观活动中表示,安装这台重达 150000 公斤的系统共计用时 6 个月,需要 250 个集装箱和 250 名工程师。一旦组装完成,这台机器将高达3层楼高,这迫使英特尔建造一个新的(更高的)厂房扩建来容纳它。据估计,每台这样的High-NA EUV光刻机的价格可能在3亿至4亿美元之间。
值得注意的是,英特尔也是业界首个订购 TWINSCAN EXE:5200光刻机的公司,该订单的下单时间在2022年1月。
根据ASML的路线图,第一代的High-NA EUV光刻机TWINSCAN EXE:5000或许主要是被晶圆制造商用于相关实验与测试,以便公司更好地了解High-NA EUV设备的使用,获得宝贵经验。
在上月末的公司 2024 年第四季度财报电话会议上,ASML 总裁兼首席执行官 Christophe Fouquet表示,该企业的首台第二代 0.55 (High) NA EUV 光刻机 TWINSCAN EXE:5200 即将以“早期工具”的身份开始发货,用于技术成熟度验证。
EXE:5200 是现有初代 High NA EUV 光刻机 EXE:5000 的改进款,根据 Christophe Fouquet 的说法,该型号“更适合大批量生产”。
从 ASML 光刻系统的迭代规律来看,EXE:5200 预计将拥有更高的晶圆吞吐量(EXE:5000 为每小时 185 片以上),同时支持更为精细的后 2nm 逻辑半导体工艺。
Christophe Fouquet 还提到,其 0.33 (Low) NA EUV 光刻机的最新型号 NXE:3800E 已在工厂实现每小时 220 片的设计晶圆吞吐量,较初期的 185 片进一步提升,比前一代的 NXE:3600D 已高出 37.5%,充分发挥了结构改进带来的优势。
本文转自媒体报道或网络平台,系作者个人立场或观点。我方转载仅为分享,不代表我方赞成或认同。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联系客服,我们作为中立的平台服务者将及时更正、删除或依法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