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及300城,中国联通披露5G-A行动计划

来源:半导纵横发布时间:2025-02-11 15:17
5G
6G
生成海报
2025年超300城启动5G-A业务!

中国联通正式披露“5G-A行动计划”,2025年计划在39个重点城市主城区全面启动5G-A业务,其他300余城市重点场景启动5G-A业务,并同步开启5G-A星火计划、5G-A百川计划、融合创新终端生态联盟。

据悉,5G-A星火计划将面向高铁、场馆、工业制造等特定业务场景开展端大端技术验证,拓展5G-A应用范围。中国联通今年将聚焦在电力、装备、电子石化等重要领域,计划构建300家5G工厂。

5G-A百川计划将以联通云手机、云电脑为应用入口,构建AI智能体,推动5G与AI技术的融合。此外,中国联通还将完善终端生态联盟,协同终端厂商依据5G-A终端白皮书,从芯片到硬件到软件牵引终端产业的升级。

5G-A又称5.5G,是5G向6G发展的演进技术,相对于5G,具备更高速率、更大连接、更低时延等特点,综合约有10倍的提升。去年12月,工业和信息化部负责人在中国5G发展大会上透露,我国已提前完成“十四五”5G建设发展目标。后续要有序推进5G向5G-A升级,加强核心技术攻关,持续开展5G-A技术研究、标准研制和产品研发。

作为5G的演进和增强版本,5G-A在2024年迎来商用元年。截至2024年底,全球范围已有超过60家运营商与产业伙伴宣布了5G-A商用计划。GSMA研究显示,有超过50%的运营商计划在标准发布后的一年内部署5G-A;ABI Research预测,2024~2030年全球将有75%的5G基站升级至支持5G-A,尤其是2024~2026年增速惊人。

中国工程院张平指出,作为5G技术的演进和增强,5G-A在移动通信技术演进的历程中占据着承上启下的关键节点位置,从技术的延续性来看,它对5G网络的能力进行了深度的拓展,显著丰富了5G的应用场景,从技术前瞻性而言,5G-A为6G关键技术的探索提供了试验田,提前验证部分6G技术的可行性,积累宝贵经验,为6G标准制定和技术落地牢铸根基。

中国联通“5G-A行动计划”围绕网络向新、技术向新、服务向新,分为“四极”网络、“四融”能力和“两大”领域创新三部分内容。

其中,“四极”网络指中国联通未来将继续通过共建共享,打造具有“极速、极联、极智、极安”特性的网络,进一步增强高速宽带、泛在物联、确定可靠等能力,创新布局通感一体、天地一体、通智一体新能力,助力低空经济、工业制造等领域发展,并积极推动6G技术攻关,携手产业各方共同推动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

“四融”能力指推动通信与业务需求深度融合、推动通信与感知能力深度融合、推动通信与人工智能深度融合、推动通信与泛在终端深度融合,在聚焦确定性网络技术、提高5G-A网络性能的同时,紧抓通感一体技术创新及应用,加快人工智能技术研发与应用,并继续加强终端供给,推动更多终端、芯片适配5G-A网络。

“两大”领域具体指“数字新型消费”“行业智能应用”两个领域,通过发布联通云手机、整合联通元景和主流AI大模型DeepSeek能力、推出全渠道国补+联通补等一系列举措,积极推动千家万户信息消费升级、千行百业转型升级。

中国联通集团公司副总经理王利民表示,2025年将在全国超过300个城市进行5G-A的网络部署,引入通感一体、通智一体、天地一体等技术。同时在超前布局6G的研发,成立了6G专项工作组,进行相关专利的储备。

其中,通感一体即通信、感知融合,是5G-A重要创新方向之一,有望成为低空经济核心的基础设施。中国联通首席网络科学家、建设发展部总经理傅强介绍,目前已实现在1000米以下的低空,探索通信+感知融合一体的组网,通过把通感一体的基站、雷达、光电融合起来,打造低空智联基础设施。“去年,联通在北京、深圳和安阳构建了三个重点综合实验场,今年会打造N个低空试点示范城市的场景应用,为大规模的商用积累经验。”

在天地一体融合方面,其目标之一是实现手机直连卫星。中国联通正在与天通、北斗等高轨卫星进行合作,同时推进全球统一的NTN标准,开展低轨卫星的技术验证。傅强表示:“未来会形成高低轨协同、天地融合的网络布局,实现无论是在地上、天上永远在线,永远不失联的通信能力。”

在终端方面,预计今年支持5G-A的手机将超过300款。中国联通将配合国家的国补战略,推出超过200亿“联通补”。

在AI终端方面,会上正式发布联通云手机,集成了联通元景和主流AI大模型能力。此外在一季度末,中国联通还计划推出面向家庭客户的算力主机产品。

华为公司副总裁、无线产品线总裁曹明认为,移动AI时代已经来临。“到目前为止,全球已经有超过300万的APP支持AI,预计今年年底会有接近2亿支持AI的终端、超过2亿支持使用AI的用户。这意味着在传统的CT业务需求之上,会衍生很多AI相关的业务。比如我们需要随时随地的算力,需要AI能力随时随地能够交互起来,联接+算力、联接+感知,会带来很多新的业务。”

本文转自媒体报道或网络平台,系作者个人立场或观点。我方转载仅为分享,不代表我方赞成或认同。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联系客服,我们作为中立的平台服务者将及时更正、删除或依法处理。

评论
暂无用户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