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在整理计算机历史博物馆(Computer History Museum)2024年对Jim Keller的采访,Jim Keller真正进入芯片行业应该从他加入DEC开始算起,后来他从DEC跳到了AMD,又在上司的影响下,在互联网泡沫期的1999年,加入了创业公司SiByte,他在SiByte工作了一年多以后,SiByte被Broadcom收购,于是Jim Keller随之加入了Broadcom。针对这段创业公司经历,采访者问了他一个问题,在大公司与小公司感受有何差异?
Jim Keller认为,即使在DEC和AMD,虽然公司人很多,但他在的项目组人都不多,大概也就100多人。Jim说,在当时他有一个理论,而且有数据佐证,在Jim看来,开发一个计算机(芯片)项目,400人需要4年时间,300人要3年时间,200人需要2年时间,100人反而只需1年半。所以Jim当时认为,在基本工程人员数量之上,芯片开发并不是人越多,花费时间就越少,实际上反而会因为增加人手而降低效率,超过400人,甚至项目会因为内部沟通合作之损耗导致无法完成。
而就在Jim有这个想法的同期,英特尔的Itanium项目有800人,而且按时完成了开发任务,这让Jim惊叹不已。他当时想:“哎呀,这有点奇怪。” 但后来Jim发现,英特尔Itanium团队里有群特殊的人,他们的工作实际上不受管理层约束,这些人才是当时这款芯片研发的主力。Jim说:“我和参与这个项目的很多人聊过,尽管团队规模大到难以高效推进项目,但他们还是设法完成了计算机(芯片)的研发。”
当然,随着芯片集成度提高,SoC系统规模扩大,超过400人的项目,也不一定就会处处掣肘。实际上,在2012年,Jim Keller第二次加入AMD时,他所在的团队就有500多人。
这个问题其实也是我一直感兴趣的,众所周知,作为典型的高科技行业,人才是芯片公司最宝贵的资源之一,尤其是将生产外包的芯片设计公司,更可以认为人才就是最大的资源。但正如Jim Keller的观点,由于人数增多带来的管理效率衰减问题,并不是人越多,团队战斗力就越大,那么在当前的产业基础条件下,一个大型SoC项目需要人力的典型值是多少?极限值又是多少?一个芯片设计公司的员工数量极限值又在哪里呢?
作为全球人数最多的芯片设计公司,高通在英伟达这一波狂飙之前也是全球营收最大的芯片设计公司,其员工数量峰值出现在2022年,全球总共有51000名员工,不过高通的产品线极多,范围涵盖移动处理器、PC处理器、音视频、汽车座舱与智驾、射频通信、物联网芯片等方向,数量多达数十条,因而每条产品线的工程师最多估计也就是千人上下。
英伟达与AMD在GPU项目上的人力投入,应该是当前行业的顶级水平。但目前无法通过公开渠道获取确切数据,ChatGPT估算英伟达Grace Hopper项目和AMD MI 300项目的人力规模都在千人以上。
ChatGPT对于Grace Hopper项目的人力估算
英伟达在这一个项目上投入的人力,就超越了国内任何一家GPU/CPU公司的人力总和。根据AI工具豆包的整理,截止2023年底,国内GPU/CPU公司人数最多(统计参保人数,数据来源企查查)的是海光信息,为1790人,其余8家人数均不超过1000。
通过统计参保人员数据,还发现了国内的行情高峰确实出现在2022年,9家公司中有4家在2023年出现了人员减少,其中壁仞、飞腾和寒武纪的减员比例均超过两位数,显示出行业自2023年以来进入深度调整阶段。
来源:企查查,表格绘制:豆包
连续增加员工能否预示着公司业绩不错呢?大概率是可以这样判断的,综合ChatGPT和公司财报数据,用豆包绘制全球六大芯片产品公司的员工人数表格如下所示:
本文转自媒体报道或网络平台,系作者个人立场或观点。我方转载仅为分享,不代表我方赞成或认同。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联系客服,我们作为中立的平台服务者将及时更正、删除或依法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