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2.5亿元,粤芯12英寸晶圆项目通线投产

来源:半导纵横发布时间:2024-12-30 14:46
芯片制造
晶圆代工
生成海报
总投资162.5亿元,粤芯半导体三期项目正式通线。

近日,粤芯半导体新建12英寸集成电路模拟特色工艺生产线项目(三期)通线仪式举行,这也意味着粤芯半导体三期项目正式通线。

据悉,粤芯半导体三期项目总投资162.5亿元,占地28万平方米,建筑面积45万平方米。项目采用180-90nm制程技术,打造工业级和车规级模拟特色工艺平台,预计新增月产能4万片晶圆,达产产值约40亿元。

粤芯半导体三期项目于2022年8月18日启动,项目主厂房于2023年7月28日封顶。规划打造工业级和车规级模拟特色工艺平台,主要应用于电力电子、汽车电子的功率器件芯片、信号链芯片、电源管理芯片、微控制器芯片及图像传感器等多种产品。

据官网显示,粤芯半导体项目分为三期进行,三期建设全部完成投产后,将实现月产近8万片12英寸晶圆的高端模拟芯片制造产能规模。其中,一期项目于2018年3月动工、2019年9月建成投产、2020年12月实现满产运营,产品良率达到97%以上。二期项目新增月产能2万片,技术节点将延伸至55nm工艺,2022年上半年已投产。此次,三期项目建设完成,预计新增月产能4万片晶圆。

全球一半的12英寸晶圆厂建在中国

12英寸晶圆片是半导体制造中的关键基础材料,其直径为300毫米(12 英寸),由于尺寸较大,能在同一晶圆上制造更多的芯片,有助于降低单位芯片的成本,是目前芯片制造的主流方向。

据相关机构报道,目前全球的芯片产能中,12英寸晶圆占到了80%以上。2022年全球12寸晶圆厂数量达到167座,2023年到达180座左右。而将目光聚集到中国,2024年上半年,中国大陆12英寸晶圆生产线约有90条,占到全球的一半左右。从总产能来看,2023年装机产能达189万片/月,2024年预计总产能将可达234万片/月,到2025年12英寸产能将超过290万片/月。

目前,中国的晶圆代工产能已经达到了相当大的规模。据统计,中国是全球最大的晶圆代工市场之一,占据了全球市场份额的较大比例,中芯国际、华虹集团、晶合集成都排在全球晶圆代工营收Top10。

中芯国际作为国内第一大晶圆加工厂商,最新数据显示其全球市场份额6%,生产基地分布在上海、天津、深圳、北京四地,目前国内拥有10条产线。截至2023年底,公司总产能折合8英寸为80.6 万片/月。如果拆分来看,其中 8 英寸产能约36.8万片/月,12 英寸产能为19.4 万片/月。12英寸晶圆产能紧俏,即使已经满载生产,但在今年9月,中芯国际CEO透露,2024年所有的12寸高端晶圆产能已被抢光。

华虹集团作为国内第二大晶圆代工厂,据最新信息显示,华虹集团的全球市场份额2%,生产基地分布在上海、无锡和成都三地。在国内拥有8条产线,目前产能折合8英寸为39.1万片/月,2023年销量410.3万片。其中,8英寸产线3条,聚焦90nm及以上工艺制程。另外5条产线为12英寸,最先进工艺制程达到14nm。

晶合集成是国内第三大晶圆代工厂,全球市场份额居第九位。晶合集成主要生产12英寸晶圆,目前公司晶圆代工产能为11.5万片/月,2023年销量93.59万片(12英寸),2024年计划扩产 3-5万片/月,扩产的制程节点主要涵盖55nm、40nm,且将以高阶CIS为主要扩产方向,40nm高压OLED显示驱动芯片已小批量生产,28nm制程平台的研发正在稳步推进中。

在工艺技术方面,虽然中国晶圆代工厂制造工艺与国际先进相比仍有2~3代差距,但是在特色工艺平台方面展现出竞争优势,部分领域可与世界领先工艺比肩。

在逻辑工艺方面,12英寸晶圆厂已具备14nm及N+1、N+2工艺制程的量产能力,在没有EUV光刻机的情况下,生产的芯片性能可对标国际领先的7nm、5nm工艺。在DRAM存储工艺方面,12寸DRAM产线目前已具备17nm左右DRAM生产能力,并成功生产出LPDDR5第五代超低功耗双倍速率动态随机存储器芯片。在3D NAND闪存方面,X-tacking先进架构已是全球领先,并率先在全球推出全球首款300层3D NAND闪存芯片。

根据TrendForce发布最新数据,预计晶圆代工市场将于2025年复苏,年增长率为20%,高于2024年的16%。目前中国国内还有多条晶圆生产线在建设当中,预计投产之后,中国晶圆代工规模将更上一层台阶。

本文转自媒体报道或网络平台,系作者个人立场或观点。我方转载仅为分享,不代表我方赞成或认同。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联系客服,我们作为中立的平台服务者将及时更正、删除或依法处理。

评论
暂无用户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