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劳动市场分析公司Claro Analytics 调查, 自2023 年5 月起,英伟达(NVIDIA)扩张速度远远高于半导体产业。截至2024 年8 月,英伟达刊登了超过1100 个职缺,大多数职位隶属于工程部门,包括芯片设计师、软件工程师与人工智能产品开发人员,营运、销售和专案管理也有100 多个职缺,“我们有很多机会,”英伟达全球招募副总裁林赛.杜兰(Lindsey Duran)表示“未来英伟达的发展目标,集中在工程和人工智能上。”
找到顶尖又热情的人,企业不用推就会自己动
什么样的人会受青睐? 黄仁勋曾在接受采访时提到,“希望员工像小孩般,保持好奇心才能一直创新,这在科技业是生存之道。”他喜欢拥有深刻的领域知识、对方法论充满热情、有开拓精神的人,“你想去实现一切,我喜欢这样的人,也欣赏这份努力的精神。”
目前由黄仁勋亲自面试的人,只有一级主管与二级功能部门主管。 2010 年黄仁勋在接受《纽约时报》专访时,曾提到自己面试时,最常问求职者:喜欢什么事情?最惨痛的失败经历?以及应征者可以教他的一件事情。透过这些问题,了解候选人的热情所在,因为他认为,唯有强烈的热情,才会使人自我驱动、不断成长。
来英伟达面试的人中,只有10% 会收到录取通知,但是通过者,95% 会选择来英伟达上班。原因在于,英伟达在面试过程中,也尽可能揭露公司资讯,比方在最后一轮面试时,英伟达也会安排员工与应征者聊聊,提升工作内容的透明度,也让候选人更有心理准备。
因应公司规模扩张所需的大量招募,副作用便是聘用到不合适的人才。但是,英伟达设计了一套非常严格的筛选机制。有媒体评价英伟达是最难进入的大型科技公司,与Google、Meta、微软并列。在职场评价网站Glassdoor 中,求职者给英伟达面试的难度评分为3.2/5.0(通常3 分以上表示具有难度)。
据介绍,英伟达的面试流程分成3 个阶段,平均得花上1~2 个月的时间。第一阶段,人力资源部会进行履历审核,并电话询问求职者的背景、经验与技能等基本问题,有些求职者也会收到第二次的电话面试,以确保经历属实。
重视解决问题的能力,优秀员工就能吸引人才
杜兰表示,求职者可以在履历中强调自己会的技能,像是训练电脑处理、分析图像的电脑视觉熟练程度;以及程序设计、机器学习、深度学习演算法、数据处理和图形处理单元(GPU)的知识。虽然这听起来很基本,但对于技术导向的公司来说,就是最重要的筛选门槛。
除了技术知识之外,也可以说明自己的特殊经历。比如写出职业生涯的重要里程碑、主导过的专案内容,“这些经历会使他们脱颖而出,”杜兰表示,过去的经历,能呈现候选人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事情的掌握程度与影响力,这对非传统工科出身的面试者来说,尤其重要。
履历审核过后是技术面谈,应征者会接受大约3~4 轮的电话面试,每个部门的面试流程都不相同。求职者也会被要求写“作业”,解决一个技术问题。通过者,才会进入最后阶段,邀请参加现场或远距面试。
英伟达在乎应征者“解决问题的能力”,候选人必须与面试官分享,自己如何解决问题,以及如何得出这个方案,主管会从中观察候选人的思维、解决问题的方式。
不少面试者分享,英伟达的技术面谈“十分困难”。在最后一关,英伟达也会安排行为面谈,借由分析应征者过去的行为模式,像是分享在求学或工作中曾解决过的棘手挑战、如何应对批评或负面回馈,以及与同事意见分歧时,如何处理等等,来预测未来表现,以了解候选人是否符合需求。
有一名印度软件工程师分享自己进入英伟达的过程,面试者除了要练习自信地谈论自身经验,这些经验与申请职缺的相关性,还要能把它包装成一个“故事”。例如,不能只说我做了什么事情,还要告诉面试官为什么做这件事是对的,过去的工作内容及成就如何符合团队的目标。
英伟达的层层关卡,目的就是要找到最顶尖的人才。英伟达全球人才与招募经理梅塔.麦金尼(Meta McKinney)在接受人力资源网站ToTalent专访时分享,他们的主要工作内容,就是招募一群最厉害的人、让他们渴望在英伟达工作,因为这就是英伟达的成功秘诀。
最后,经营人脉网络,以及拥有实务经验也很关键。如果是大学毕业生,最好有实习经验,尤其是英伟达的建教合作计划;如果有认识英伟达的员工,也可以透过员工推荐来申请职缺,40% 的录取者是透过内部举荐而来。
本文转自媒体报道或网络平台,系作者个人立场或观点。我方转载仅为分享,不代表我方赞成或认同。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联系客服,我们作为中立的平台服务者将及时更正、删除或依法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