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国资甩卖济南比亚迪半导体股权

来源:青记发布时间:2025-11-02 13:00
集成电路
生成海报
围绕集成电路产业,济南国资频传新动作。

10月9日,济南高新财金投资有限公司(简称“济南高新财金”)所持济南比亚迪半导体有限公司(简称“济南比亚迪半导体”)13.84%股权在山东产权交易中心挂牌转让,转让底价为7.46亿元,溢价超1.8亿元。

作为比亚迪落子济南的重要一环、也是比亚迪半导体在全国的第5家子公司,济南比亚迪半导体曾寄托着比亚迪半导体开拓第三方客户的美好愿望,但现实发展或许并不如表面风光。

在比亚迪半导体2022年4月关于上市问询的回复中曾预测,济南比亚迪半导体项目2022年整体收入14.5亿元(预测数据),其中第三方客户5.8亿元,占比40%。

但根据最新公告,济南比亚迪半导体项目2024年收入5.81亿元,今年上半年营业收入也只有2.56亿元,与预期差距较大。

不过,济南高新区国资此番退出,很可能是一笔双方约定好的退出,但济南比亚迪半导体后续的发展同样压力不小。

这段时间,济南国资围绕半导体的布局大动作不断。

9月30日,济南老牌半导体国企济南晶恒电子有限责任公司(简称“晶恒电子”)完成A轮融资,由济南国资携手国家军民融合产业投资基金二期、南京国鼎嘉诚混改股权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等头部资本共同参与,融资额超10亿元。

从股权看,A轮融资完成后,晶恒电子由原济南市半导体元件实验所全资控股,变更为济南市半导体元件实验所持股59%、8位投资者持股36.65%、员工持股平台持股4.35%。至此,晶恒电子混改正式落地。


与此同时,晶恒电子注册资本由1.73亿元增加到3.6亿元;经营范围新增半导体分立器件制造销售、集成电路设计制造销售、集成电路芯片设计及服务等。

一系列动作下,晶恒电子很可能正在为上市铺路。

国企混改之外,济南国资还在密集组建集成电路产业基金,诸如济南产发集团,通过“基金+基地”双轮驱动,已成功引进北京创世威纳、广东芯慧微电子等项目。

随着济南集成电路产业进入新阶段,如何发挥出高校、科研院所价值,进一步强化材料、设计等细分赛道实力,同时将集成电路产业与人工智能、机器人产业发展结合,做强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需要济南国资重点谋划。

济南比亚迪半导体成立于2021年8月,是比亚迪与济南2021年开展全产业链合作的重要一环,公司由比亚迪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77.5%)、济南高新财金(13.84%)、济南产发集团(8.4%)持股。

根据最新公告,济南高新财金将其持有的济南比亚迪半导体13.8495%国有股权在正式挂牌交易,转让底价7.46亿元,相比于评价股,溢价超1.8亿元。

此次股权转让,很可能是济南高新区工资和比亚迪协议之初就约定好的,对比亚迪半导体来说,是一次整合股权、提高对济南子公司控制力的机会,对济南高新区国资来说,则是回笼资金、继续投资下一批有潜力的项目。

不过,一个不争的事实是,济南比亚迪半导体项目发展似乎并不顺利。

从业绩看,济南比亚迪半导体正陷入亏损。

财务信息显示,比亚迪济南半导体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5.81亿元,净利润为-2.4亿元。截至2025年8月31日,企业实现营业收入2.56亿元,净利润为-1.23亿元,资产总额为40.11亿元,所有者权益达37.78亿元。

在比亚迪半导体2022年4月关于上市问询的回复中曾提到,“济南比亚迪半导体项目产能爬坡不及预期及新增产能无法及时消化,进而导致未来年度盈利能力下滑甚至亏损的风险。”

现在看,真是一语成谶。

处于产业链上游,济南比亚迪半导体发展受阻或与下游的整车制造需求放缓有关。

在比亚迪半导体内部,有自制晶圆(主要是宁波比亚迪半导体和济南比亚迪半导体)、自行设计委托晶圆代工厂代工(主要是先进半导体类)、外购三种方式,其中比亚迪汽车自身需求的自制功率模块等此前主要集中在宁波项目,由此导致济南半导体项目在车型分配上和开拓第三方客户上都显得格外艰难。

值得注意的是,从时间节点看,比亚迪济南整车制造二期项目的进展似乎也不顺利。

2024年济南市政府工作报告曾明确,比亚迪项目二期将于2024年年底前投入使用;

2025年2月6日,在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举行的2025年工作动员大会上提到,推动比亚迪项目二期6月底前竣工投产,全年下线新能源乘用车50万辆以上。

今年4月18日的报道则提到,比亚迪济南基地二期有望年内投产。


相比于比亚迪半导体,晶恒电子则是土生土长的济南企业。

资料显示,晶恒电子前身为创立于1958年的济南半导体元件实验所,主要从事半导体功率器件研发生产,拥有从前端芯片到器件成品生产的完整产业链布局。

从市场环节看,晶恒电子产品应用具有鲜明的军民融合特征,产品广泛应用于航天、航空、船舶、武器装备、新能源汽车、光伏等领域。目前,晶恒电子拥有33项发明专利、一个国家级计量中心和高级研发中心,是济南集成电路产业链龙头企业。

伴随全省国企改革深化,4月28日,晶恒电子在山东产权交易中心挂牌增资扩股项目,正式开启混改。

7月17日,该项目成功摘牌。据济南市国资委披露,晶恒电子通过混改和增资扩股引入了超10亿元耐心资本,为公司持续发展和登陆资本市场奠定坚实基础。

再到此次A轮融资完成,晶恒电子混改正式落地。

具体看,此次8家投资者不少属于军工、航天领域专业投资者。相关投资者入股,晶恒电子市场重心将进一步明确。

如国家军民融合产业投资基金二期(持股比例7.25%),目前为晶恒电子第二大股东。

南京国鼎嘉诚混改股权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持股比例4.17%),主要围绕军工行业混合所有制改革,重点投资电子信息、新材料等行业。

成都誉华航空产业融合发展股权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持股比例4.35%),主要围绕航空航天产业链投资。

对于国企实力突出的济南而言,相关国企的混改应该只是城市发展集成电路产业的一步,在发力产业投资、培育引进科技企业方面,济南国资也在提速。

最近,济南国资正密集组建集成电路产业基金。

9月2日,济南中赢产发半导体人工智能股权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简称“中赢产发”)成立,出资额10亿元,由济南产发集成电路有限公司、中银国际投资有限责任公司等出资,实控人为济南市国资委。

其中,济南产发集成电路有限公司为中赢产发第一合伙人,出资额4.49亿元。

济南产发集成电路有限公司隶属于济南产发集团,是济南集成电路产业投资的主力。2023年,济南产发集团牵头组建100亿元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发展母基金,打造集成电路标志性产业集群。今年以来,产发集团以集成电路产业为战略核心,向人工智能、机器人等未来产业垂直拓展,组建矩阵式子基金群,筹建5只子基金,总规模达133亿元。

产业投资持续深化下,济南产发集团已通过“基金+基地”双轮驱动成功引进北京创世威纳、广东芯慧微电子等企业。

北京创世威纳深耕真空等离子体高端装备制造,该项目于今年4月签约落户产发园区集团中欧智造港;芯慧微电子研发生产基地已迁址产发章丘园区,并返投济南1.2亿元,预计2025年收入将破亿元。

济南高新区也新成立了集成电路产业基金。9月22日,济南高芯恒曜产业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成立(简称“高芯恒曜”),出资额约12.35亿元,由嘉兴经韬泽岳创业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山东省国有资产投资控股有限公司等出资,实控人为济南高新区管委。

目前看,济南高新区国资对集成电路产业的投资更聚焦于产业链“强链补链”,如投资材料、设备等细分环节。

比如,济南高新科创投资集团日前独家参与了苏州国科测试数千万元A+轮融资,后者专注于第三代半导体及新能源领域测试设备的研发及产业化,是国内唯一可测试封装基板、晶圆、高端软板和摄像头模组的企业。

再如,济南高新区正加快推进菲利华石创项目,该公司聚焦半导体及光学用石英玻璃制品加工领域,主营业务为高纯石英玻璃制品的精密加工产品和服务。近日,鲁信创投、山东省新动能基金参投了上海菲利华石创科技有限公司数亿元C+轮融资。

接下来,济南国资发力集成电路产业投资要尤其注重与本土高校、科研院所的联动,加码投资本土初创项目,激活城市整体产业创新生态。

目前看,山东大学已与济南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深度捆绑,助力一批企业发展。

如山东大学与济南市政府共建的济南晶谷研究院,孵化了山东晶镓半导体、山东一芯智能科技等小微创新企业,涵盖氮化镓等第三代半导体前沿材料、AI算力芯片等细分领域。


山东大学、济南大学科研团队与山东恒元半导体合作,攻克12英寸铌酸锂晶体生产设备的设计、晶体生长及缺陷控制、晶体后处理等全链条关键核心技术,在全球首先突破了12英寸铌酸锂晶体生长技术。

山东大学与山东中晶芯源半导体深度合作,为公司碳化硅(SiC)单晶衬底材料提供技术支持。

值得注意的是,中晶芯源其实为国家重点“小巨人”企业广州南砂晶圆全资子公司,而南砂晶圆联合创始人之一正是山东大学晶体材料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新一代半导体材料研究院院长徐现刚。今年8月,中国科学院公布2025年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639人,徐现刚在列。

通过“磁铁型”人才集聚产业高端人才、项目,同样也是济南的发力重点。

本文转自媒体报道或网络平台,系作者个人立场或观点。我方转载仅为分享,不代表我方赞成或认同。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联系客服,我们作为中立的平台服务者将及时更正、删除或依法处理。

评论
暂无用户评论